第69章(1 / 2)

加入书签

给皇上把脉时太医也是胆战心惊的,若是晚了那么一步,那大朝歌皇帝死在女人床上的笑闻怕是要传遍天下。

太医等了半天,面前的人没有说话,不由抬头,就见太子殿下表情淡淡,看着床前靖王正给皇上喂药的一幕,不知在想什么。

素闻皇上与太子关系不睦,但与小儿子靖王关系却是极好,如今看到这一幕,太医识趣闭嘴,候在一旁,等着太子发话。

靖王接过宫婢端来的药碗,那药汁乌黑,氤氲着浓郁苦气。他看着床上双眼紧闭,面色发青的人,不禁想起幼时。

他从小就怕苦,因被人千娇百宠着,什么都不怕,所以小时候性子也有些娇纵,每次生病喝药时就耍赖,千方百计不喝,宫人也拿他没办法。但母妃却强硬让他喝下,这时候父皇总会在一旁,喂他蜜饯,哄他喝药,有时候他赖得狠了,父皇就会想尽办法将药不动声色放在他喜欢的菜里,让他吃下还不自知。

纵使外间传言父皇千般万般不好,纵使父皇不是个好皇上,但他知道,他是一个好父皇。所以他从小到大,最敬重的人,就是自己的父皇,甚至更甚于母妃。

浓郁的苦味飘入鼻尖,靖王回神,皱了皱眉,还是拿起勺子,喂给床上的人。

所有人都看向床前父慈子孝的一幕时,季瑜却看向了太子。太子站在那里,眼神平静无波。

其实太子小时候和皇上感情很好,皇上像慈父般教导太子为人处世,又如所有严肃帝王般教太子如何把握人心,恩威并施,做好一个明君。皇上和皇后亦是人人传说中的伉俪情深。

但自从霍香进宫,有了靖王,有些东西便渐渐不一样了。

皇上将慈父的一面全给了靖王,待太子日益冷落,平时见面也只是讨论国事,没有了往日温馨的亲情问候。时间一长,亲情没有了维持的源头,皇上的心就像一面逐渐倾斜的天平,渐渐偏袒得没了底线。

而太子,也在皇上无尽的偏袒中,逐渐心灰意冷。

昨晚宫里眼线带出消息,说皇上突然病重,那时他与太子正在书房,刚要散去。听到这个消息,太子却只是云淡风轻一笑,问了句会不会死,眼线说不会,他随后便抱着侍妾安置,再也没有多问一句。

早上宫里来人禀报,他才似刚得到消息,快速离府进宫。

皇上这次病情来势汹汹,恐怕一年多都下不了床,只得在床上静养度日。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皇上病危,自然太子监国。但其中也可能出现变数,譬如靖王。

皇上本就偏爱靖王,在病中的人又格外敏感脆弱,若这些日子靖王在皇上面前尽显孝心,体贴照顾,说不得皇上一时热忱,便起了重新立储的心思,并让靖王监国。

以前皇上没有提过废储,但并不代表没有想过。虽说殿下如今身在储位,但威胁一日不除,便一刻不得松懈。

“父皇!您醒了!”激动愉悦的声音打破思绪,季瑜随着众人视线,看向床上那人。

皇上睁开眼,迷离的目光渐渐聚焦,看清眼前的人,开口:“延儿。”声音有几丝沙哑干涩。

靖王放下瓷碗,语带激动:“父皇,您终于醒了!现在感觉怎么样?”

“朕……朕没事,咳……咳,你不要担心。”皇上脑子有些沉重,但看着眼前的小儿子,心里说不出的一股子熨帖。

“儿臣拜见父皇。”平淡的声音插入,若细听,可察觉里面夹杂的一丝关切。

皇上转头,就见自己的长子站在床前,虽面容清淡,但眼中也是有丝丝关心的。

他温言唤了声:“霖儿。”

……

外间太监进来,禀道:“皇上,皇后娘娘和几位朝政大臣过来了。”

这几日江州灾情愈发严重,各处民不聊生。几位大臣过来,他也知道要干什么,开口:“让他们进来罢。”

进来几人行了礼,靖王亦是起身,同太子向皇后问安,而后退到一边。皇后走到床边坐下,语带喜悦:“皇上终于醒了,臣妾……臣妾还以为……”

面前的女人姿容秀丽,平日里举止端庄,但此刻拿着帕子拭泪的模样,却有几分孱弱无助。

人越老,便越发想念从前,皇上想起两人年少情谊,握住她的手,目光愈发柔和:“晴语,朕无碍。”

皇后听他喊出自己的闺名,拿着帕子的手一顿,眼角划过冷笑,随即消失不见,抬起头又是一副担忧模样。

内阁首辅柳正柳大人站在一旁静默不语,待帝后寒暄一番后,才站出来开口:“皇上,微臣有事禀奏。”

皇后用帕子拭干眼角,对皇上浅笑,而后起身站在一旁。皇上目光也恢复平常,开口:“说吧。”

“最近江州阴雨不断,又加上江河决堤,如今水深至丈余,多处房屋被冲毁,百姓无处可去,多躲至高山野岭,食不果腹。古来发生水患旱灾后,发生暴.乱又爆发疫病案例数不胜数,皇上,处理此事刻不容缓哪!”

皇上揉了揉额,“那爱卿有何建议?”

柳正道:“水患解决之道莫不是先迁徙民众,再修堤坝,改河道等。但现在江州具体情况如何,没有亲眼见证,解决之法实施起来亦是会漏洞百出。再者江州如今物资匮乏,朝廷运送大量物资,途中会否有眼红贪污者,实难保证。为以防万一,微臣建议,皇上能派亲信亲自赶往江州运送物资,查探民情并治理水患。”

皇上细细想了想,治理水患,还是得找这方面的能者,又要为官清廉,他脑子一闪,立马想到了一人。可是,此次之行凶险万分,也不知柳太傅是否舍得……

皇上看向柳正:“工部侍郎柳玉廷如何?”

他当年钦点的探花郎,和他父亲一样优秀,这几年处理事务能力非凡,替他解决不少麻烦。这他都看在眼里,所以他也乐意提携,让柳玉廷子承父业,成为第二个内阁首辅。

柳正未觉有何不妥,还一笑,似乎不谋而合:“微臣亦是如此认为,但只工部侍郎一人,微臣认为还不够。”

皇上蹙眉:“何以见得?”

“工部侍郎正三品官员,虽在京中举足轻重,但在江州,却可能并不如此。江州距京城千里之远,管治无法全面,故在州长统辖内,州长权利滔天。在处理水患时,也可能会不服侍郎管束,引起冲突。若要震慑江州官员,微臣以为,最好派出一名皇室宗亲,和工部侍郎一同前往。”

皇上子嗣薄弱,几位兄弟也在当年夺位中不是被杀就是被赶出京城,真正的皇室血统,少之又少。众人目光不由都看向了太子与靖王。

太子目光坦然,主动请缨,拱手道:“父皇,儿臣愿前往江州,同柳侍郎治理水患。”

靖王在一旁,亦道:“儿臣也愿为父皇分忧,前往江州。”

皇上看向自己两个临危不惧,无私无畏的儿子,心中颇感自豪。

柳正却道:“两位殿下赤子之心,体恤民瘼,乃百姓之福。但此去江州,一人便可。如今皇上病重,无法上朝,朝中亦是缺监国代政之人。”

背后众臣沉默。

监国兹事体大,可手握重权,若利用得当,也可收服人心。如今太子靖王之争,就差放在明面上。监国一举,百利无一害,如今只看皇上更属意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