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有所感悟(2 / 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欲书阁]https://yushuge.vip最快更新!
由此,若要从荀子的角度来重建儒家的理想,只能说诸子百家的政治立场都是基于他们对于人性的理解上,其同大多数儒家代表人物一样,其主要思想也是为了服务君主,强调由于人性恶,那么君主制定礼义制度,建立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就成为使天下太平的必要。出于服务于统治的原因,其本身就是为了支持“统治权力”。
在荀子这里,他对儒家传统的当下意义的认识集中地体现的“先王之道”和“法后王”这个议题上。有人说,强调先王是儒家的传统,而“法后王”则是荀子的创见。或者可以说“法后王”是荀子试图处理在坚持“先王之道”的前提下儒家如何进行“现实性变通”,也就是说,要“修百王之法若辨白黑,应当时之变若数一二”
陆秀夫以为当前虽不比春秋大变革的时期,但是现下对于大宋来说也是‘关键’时刻。当前对于本朝存在复国、中兴等数种说法,而在陆秀夫看来其实无异于重建一个王朝,小皇帝就是这个新宋的开国之君,对于国体和政体都有着变动和革新。
在琼州行朝时期,朝廷只设置尚书和枢密二省,除了精简庞大机构,提高效率之外,也是皇权和相权之争的意味。小皇帝以此抬高武人的地位,压制士人,从而使羸弱的皇权得以重树。陆秀夫以为小皇帝无论从自身考虑及形势考量并无不可。
彼时行朝人心混乱,行朝各派间内斗不止,而皇帝尚是稚童,难以服众,使得行朝行政无力,没有统一的目标。且那时敌军环伺,战事频繁,行朝时时面临倾覆。这时正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来主持大局,而小皇帝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在朝廷虚弱的时候,凭着武人的支持重树起皇权的威严。
皇帝收服朝廷众将,若是说是其靠着自己的运筹帷幄战无不胜和亲临战阵的勇气,那么对于行朝官吏们就是‘一饭之恩’和胸怀天下的气度。要知道当初陛下是在文臣们一片反对声中登上宝座,更是将其视为傀儡,且并不为士人们所喜。
在崖山生死关头之际,陆秀夫相信皇帝可以凭借自己的亲军从战场脱身,看着行朝中的反对者彻底覆灭,然后退回崖山另起炉灶,这比力挽狂澜击退敌军,并将行朝移驻琼州要轻松的多,且也是上位者打压异己的惯常手段。而回到琼州后,那时行朝上下虽然逃得生天,但也朝廷官员是人心惶恐,担心遭到清洗。
不过皇帝并没有对行朝官员进行大规模的清洗,也并没有大规模的裁撤冗余官员,只是对陈宜中一派人马进行了有限度的打压。且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给了他们一个官位,给了他们俸禄,让他们没有在那个艰难时刻饿死。而当收复江南后,这些人又被委以重任。
所以陆秀夫知道朝中的官员虽然有时候还会暗中骂皇帝,但是心中还是十分感激其的,这也是在初回江南后陈宜中归国勾结朝中官员试图篡权的时候,除了那些遭到清洗的士族和乡绅外,少有朝廷官员参与其中的缘由。而在随后的镇乱中,朝廷上下能够依然支持皇帝,并在太后下旨处死陈宜中时没有人反对的重要原因。
在北伐之后,皇帝的权威应该说是达到了巅峰,其在军中的地位已经是无可动摇,在行政系统其的亲信官员已经纷纷崭露头角,跻身于地方大员。但在如此形势下,皇帝却主张恢复三省六部制,并同意削减御前护军,限制内廷的权利。
在外人看来,这是皇帝欲分尚书省之权,打压长踞相位的自己,但是陆秀夫明白在此次变革中权益受损最大的其实是皇帝。当然也有人认为群相制分割了相权,避免出现权相,但何尝不是压制了皇权,使皇帝难以独断朝纲。
对于皇帝在权势如日中天之时,主动让权,陆秀夫一直觉得有些迷惑。若是说皇帝在为后世谋算,担心家中出了败家子,守不住家业,才想着通过分割相权,出让皇权来维持朝廷的运转。这个理由虽然勉强说的过去,但是小皇帝才二十多岁,时至青壮年,大可再等十年、甚至二十年后再实施,而不是当下。
但是通过今日之事,陆秀夫有些明悟,似乎窥视到了那么一丝圣心,才发现皇帝是在下一盘大棋,也许是会影响到今后几十年,甚至后世的棋局……
最新章节请到yushuge.vip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