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2 / 2)
——见过无耻的,可没见过这么明目张胆诬陷的。
魏帝的疑心病极重,这是举朝共知之事。符金若是张口就咬出周鸿,说他逼死了秦七,直白的指认,魏帝大约不会相信,但是他含糊其词将矛头指向了周鸿,以魏帝心思之深沉,疑心他是再正常不过了。
世间之事大抵如此,不怕亲眼所见,就怕毫无缘由的臆测。
不管周鸿是不是最后一个见到秦七的,符金都会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一点。
他这一招金蝉脱壳堪称漂亮。
魏帝对他原本的怒意很容易被周鸿转移了注意力。果然魏帝的神色冷淡了几分,目光转向周鸿:“可否请周卿告诉朕,卿与秦七最后一次见面,他都说了些什么?”
周鸿通常去牢房里见秦七,并不问他这些年如何建立有序的私盐市场,或者贩盐的巨款去了哪里,总是东拉西扯聊些别的。
譬如聊聊小时候的事情。
两人都出身于世家高门,但周鸿是正房嫡长子,身份尊贵,从小就知道身负重任,所以常周震丢到营里摔打的时候毫无怨言,也坚持了下来。
但秦七却是秦府庶房子弟,亲祖母身份上不了台面,这一房人在正房嫡支面前便永无抬头之日。他谈起小时候在老宅子度过的日子。
“……小时候嫡支的堂兄弟们没少给我使绊子,明着暗着的骂我上不了台面,嫡房的姐姐更是不会看我一眼,好像多瞧一眼都会脏了她的眼睛。后来家里出了个太子妃,每年往东宫送的东西不少,都巴不得将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过我们这一房在嫡房眼里,怕是连鸡犬都不如!”
周鸿总结归纳,就是小时候被正房嫡出欺负,长大了想在嫡支面前扬眉吐气。读书考功名没办法压正房一头,就算是真中了进士,家族人脉肯定也还是捧着嫡房子弟,跟在嫡房子弟身后能喝点剩汤就不错了。
秦七可不想一辈子做嫡支子弟的跟屁虫,最后便走了捷径,开始做生意,想要在经济上让嫡房正房他的存在。
他起先也走的是正道,但每年的收益并不能达到让嫡房侧目的地步,更何况另眼相待,于是挺而走险……就开始了贩卖私盐的勾当,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秦七与周鸿年纪相差无几,而周鸿身上自有一种军人沉稳的气质,让他在最后的日子里肯当讲故事一般讲给周鸿听。
他讲的入神,周鸿听的认真,从牢房里出来拍拍身上的灰,便将秦七的这段故事封存了起来,只当从来也没听到过。
人生在世,苦楚多于欢愉。
然则真正品行高洁的人,是不会踩着无数无辜的人爬上去的。
秦七自去做他野心勃勃的秦家庶房子弟,也可以赚大钱扼住秦府经济命运脉,那都无关紧要,可他与盐帮勾结哄抬盐价,逼的无数平民百姓吃不起盐,这就不可饶恕了。
贩卖私盐也是要担风险的,价格若是太低,利润不够。官商匪勾结的好处就在于,明面上官盐自是官府定价,听起来公平公正,但实际上官匪一家亲,有意哄抬了官盐价格,再行贩卖低于官盐价格的私盐,那私盐的销路几可想象。
他从大理寺牢房里出来的时候,脑子里还回荡着秦七的话:“……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其实是投胎,有些人从生下来就被无数人捧着,将最好的东西都捧到他面前,但有的人却是被人踩到了泥地里。”
这话前半句针对的大约便是太子妃的亲弟弟秦维栋,在族里排行十一,要比秦七小了好几岁,但是从小却被阖府捧在手心里。
——太子妃亲弟弟,便是下一任的国舅,哪怕年纪小小,也无人敢小觑。
周鸿在御前奏对,还是有美化的意思:“微臣最后一次见到秦七,他讲的都是小时候在秦府老宅子里受到的委屈,以及对正房嫡出子弟们的不满,还感叹自己不会投叹,生来命贱如泥。微臣觉得……他大约心中不平。从微臣跟他数次接触,以及秦府祖宅里女眷们争吵骂他的话音里大约可以猜测得出,秦维新对秦府不但没有感激之意,反而有恨意。以前也许想过报复,但报复不成反累及自身,所以……他若真是自杀,也不奇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