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2 / 2)

加入书签

三万人的大活动,要是出了岔子,那脸可丢得不是一般的大……

现在,他们的不眠不休终于得到了回报。

巨大的投影呈现在巨大的体育场中央,明亮而清晰,细节处几乎连一根线条都能看得清楚。

场上三万人,几乎所有人都能用肉眼看清它的全貌。座位靠后的,使用望远镜也能看清细节。

技术方面提高了,对专业方面的要求也会更高。细节看得越清晰,就表示细节资料的收集要越充分。

当承恩公府——现在它的名字还不叫承恩公府呢——的全景一出现,场上所有相关专业的人全部直直地看了过去,目光从上打量到下,从左打量到右,几乎每一个细节,都逃不过他们审视的目光!

这时在看台上,谢石磊固然是坐直了身体,紧紧地盯着投影中清晰展示的宅邸;张万生也无心再玩什么游戏了,他把手机丢到一边,目光锐利得像鹰隼一样,同样带着一丝审视,严肃地盯着这座古宅的各种细节。

对于古老的建筑、对于文物修复这项主业,所有真正的文物修复师都不会掉以轻心,一定会用最认真、最审慎的态度对待它。

婉容与溥仪大婚是在1922年,她出生于1906年,在这座宅子里一共度过了16个年头。

他们眼前的这个投影展示的是尚未改建的旧宅,也就是在1922年前。那时候的科技虽然落后,但摄影技术早已诞生,让那个时代多少在照片上留下了一些痕迹,也留下了宝贵的信息。

但是,当时能留下比较多照片的,都是比较出名、更受重视的建筑。

承恩公府在正式成为承恩公府之后,可能还有这个机会,而在婉容被选为皇后、故居被改建前,这样的机会理所当然是非常少的。

在照片资料缺少的情况下,要怎么还原被改建前的景象呢?

只有两个方法。

第一,在现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还原它当初的原貌。

这点很难,毕竟它在改建后都已经经历了接近一百年了,要还原它在改建前的样子,真是非常难的事情。

第二,搜集同时代其他同规模建筑的信息,进行补充。

清朝,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规矩,规定得相当严格,绝对不能逾越。普通民宅在细节装饰上可能会有一些不同,但大体上都是依循同样的礼制的。

还原改建前故居的最大目的,其实也就在这里。

它需要每一个木雕、每一个檐角,都跟以前的一模一样吗?

其实并不需要——时间过了这么久,就算真的一模一样,也没人能够判断。

还原一幢建筑的目的,在于收集并统计当时的普遍情况,把当时普通民居的精华,浓缩在这样一幢宅子里!

毫无疑问,他们眼前的这个投影做到了。

它堂皇地向他们展示着当时帝都一座普通民居的建筑是什么样的,各处细节有什么样的讲究。同时,里面正在行动的人们也展示着当年的生活状况,服饰、装饰、礼仪……所有的一切,这套投影都把它们展示了出来。

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这套投影,就是一幅活生生的晚清居民生活的画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