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漳州光复(1 / 1)

加入书签

崖山之战后宋军尚未脱离险地,着急前往流求暂避,而到了流求之后又要忙着搭建房屋、开垦土地;先前虽然攻下了泉州,将蒲寿庚一族尽数斩杀,可估计到随时可能抵达的唆都大军,所以一直没有顾得上庆祝,而如今唆都大军已经被歼灭,短时间内是不太可能有蒙古大军前来骚扰了,他们终于可以彻底放开好好庆祝一番了。

是夜,泉州城中无人入睡,各处军营之中灯火通明,百姓们送来了珍藏的酒水食物,纵使宋军百般推辞也无法让他们收回,李悠只好命人付钱然后邀请百姓一同庆祝。

笼罩在大宋头顶多年的乌云在此时终于看到了一丝缝隙,希望的光芒从缝隙中透过照在了泉州城中的百姓和士兵心上,此战歼灭蒙元大军上万,一扫多年连战连败的颓势,既然可以在泉州城下歼灭敌人,那么下次再临安城外、汴梁城外,乃至大都城外是不是也可以获胜?宋军慢慢生出了自信,既然这次能做到,那么下次也一定可以。

李悠的帅帐之中,和外面一样欢声笑语不断,酒水接连送上,现在文天祥已经有了十分醉意,也没了一贯的矜持,正放浪形骸地在大帐中央摇摇晃晃地吟诵着自己新做的诗句,周围叫好之声不断。

倒是李悠、郑和、张世杰、许夫人和陈吊眼等武将或是酒量过人,或是心系他处所以并未喝醉,李悠也趁机和他们商量起接下来的打算,“如今泉州已经光复,唆都大军又为我等所灭,短时间内蒙元是没有实力再起进攻了,而漳州距离泉州近在咫尺,城中又没有多少守军,正好顺势拿下,与泉州连成一片。”

“若要攻打泉州,还望相国大人命我为先锋。”陈吊眼闻言主动请缨,在历史上也正是他和许夫人攻克了漳州,引起元庭震惊。

“二位熟悉漳州地形,理当由二位主攻。”李悠当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不过想必二位也知道蚁附攻城死伤颇重,所以到时候郑将军会帮助你等。”李悠这是又想故技重施了,现在每一名义军都是宝贵的,他可不想让这些人毫无意义地死在漳州城下。

“若有郑将军之助,此战必胜矣。”许夫人也听说过泉州城被攻破的经过,对于火药破城格外的好奇,就算李悠不说她也会主动求助。

“既如此,休整三日,三日之后大军开往漳州。”李悠随即下了决定,接下来几整日和许夫人、陈吊眼等人细细研究漳州城的地形、兵力、守将等信息,一步一步完善着作战计划,等到大军出之前已经有了大致的安排,只等到时候来到漳州城下再根据现场的情况更改细节了。

三日后,留下张世杰镇守泉州,李悠带着郑和、许夫人和陈吊眼以及五万大军向漳州城而去,沿途小股元军看到宋军连忙避逃,宋军接连收复泉州和漳州之间的广袤土地。

大军来到漳州城下,泉州城中的招讨傅金和、万户府知事阙文兴看到如此大军,再加上听说了泉州陷落、元帅唆都大军惨败的事情,早已吓得面无人色,如今正紧闭城门,严令士兵镇守,同时向满天神佛祷告,希望蒙元朝廷能及时派来援兵以解漳州之围。

只可惜先前福建的蒙元军队就被张弘范和李恒带走不少参加崖山之战,这次唆都又把剩下的士兵损伤大半,如今朝廷那里还派得出来援兵?他们唯有在城中等死而已。

大军来到城下,并未休息就直接开始攻城,郑和军中的大炮再次挥威力,而许夫人和陈吊眼手下的义军更是等不及他们挖掘地道就直接接着火炮的威势开始蚁附攻城,许夫人更是双手持剑冲在了最前方。

或许是因为火炮的震慑,或许是因为许夫人大军的威势,又或许是招讨傅金和、万户府知事阙文兴终究比不上在泉州经营多年的蒲寿庚一族,所以漳州城并没有坚持多久就为许夫人的义军所破,许夫人更是第一批冲上城头,率领敢死之士打开了城门,迎接宋军入内。

招讨傅金和及万户府知事阙文兴等漳州当地官员还想趁乱逃走,可惜宋军早有准备堵住了四面城门,他们终究还是落到了宋军手中。

看来宋军也不是不能打仗,只要朝廷不拖累,不扯他们的后腿,反而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帮助,那么像许夫人、陈吊眼这样的将领就不会让人失望,看着那些奋勇搏杀的将士,李悠若有所思,心中对于下一步的安排已经有了打算。

漳州城既下,就可以与泉州连成一片,福建起码三分之一的地盘重新回到大宋手中,想想去年还只是在崖山海口苦苦求生,众人恍然就像在梦中一般。他们迫不及待的考虑下一步是不是该北上攻打福州了。

而此时李悠则召集众人宣布了自己的安排,“本相打算奏明太后、官家,册封许夫人、陈吊眼二人为将军,分别镇守泉州、福州,以防御蒙元,为流求输送新兵,与海外商人交易,为大宋赚取钱财,尔等意下如何?”

“这...许夫人实乃巾帼英雄,只是我大宋自开国以来从未有女子拜将之先例,加之我大宋治理地方向来以文官为主,岂有将地方大权交由武将之手的道理?君实相公不妨三思啊。”李悠的安排大大违背了大宋的惯例,所以文天祥不得不出来劝阻了。

大宋的确没有女将军,穆桂英、杨门女将只是小说家言而已,梁红玉也仅仅被封为护国夫人,不过李悠对此也早有准备,“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我大宋虽然没有女将军,但前朝可是有不少,大唐有平阳公主领军,大隋有冼夫人开府建牙威震岭南,如今许夫人比之这两位也不遑多让,如何做不得将军?此外我大宋之前讲究以文驭武不过是为了避免五代之时武将祸国而已,但却也有些矫枉过正,如今却是该做出改变的时候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