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波澜再起四(1 / 2)
“启禀皇玛法,孙儿在河南时曾上了漕运变海运之折子,内里曾言及澳门船厂之事,今,首批八艘漕船已同时开工建造,陆续还有船坞在建,预计到明年此时,第一批漕船已可下水试航,后年预计有漕船三十余艘可资调动,以之应付漕运,足可完半数之漕粮,待得三年后,计可有大型漕船六十余,是时,漕粮改运为海当可全面实施,然船厂却不可空置,孙儿打算再造大型海船数十,以为海外贸易之用,贸易货物当以丝绸、瓷器为主,承蒙曹大人不弃,愿为孙儿筹集丝绸,以此为股,分红所得即可为还亏空之款项,概因此事尚在商榷之中,故未及时报与皇玛法知,实孙儿之过也,若能得皇玛法恩旨,准孙儿便宜行事,曹大人之亏欠还清不难也。”
对于曹家亏空的事儿,弘晴早就有了腹案,这会儿说将出来,自是不慌,一番长篇大论下来,条理清晰得很。
“荒谬,你怎知海外贸易便能盈利,若是不能,曹家的亏空还还是不还?”
老十一向最忌恨弘晴,加之根本不信海外贸易能有巨利,也不等老爷子发话,便已是阴测测地从旁讥讽了一句道。
“十叔若是不信,大可跟小侄对赌如何?”
对于老十这等粗人,弘晴自是从不放在心上,哪怕此际乃是在御前,弘晴也没给其留甚面子,微微一笑,针锋相对地提议道。
“咕噜……”
这些年来,老十在弘晴手中的亏可是吃得多了,别看外表横着,其实内心里全是虚,色厉内荏之下,又怎敢就此接下了赌约,可待要拒绝么,却又得跌了面子,当即便尴尬得只剩下狂咽唾沫的份儿。
“晴儿,安能对你十叔如此无礼。”
一见老十又被弘晴给憋住了,三爷心中笑意狂涌,当然了,在老爷子当面,三爷却是不敢笑将出来的,不单不敢笑,还得赶紧绷着脸出面训斥了弘晴一把。
“小侄失言了,还请十叔海涵则个。”
欺负老十这等货色,实在谈不上有甚成就感可言,左右刺也刺了,将就着道歉上一下,也真算不得啥大不了的事儿,在这点上,弘晴可是自觉得很,三爷一吩咐,他立马便躬身致了歉意。
“哼!”
弘晴不道歉还好,这一道歉,登时便令老十面皮涨得个通红不已,心中怒火中烧,却偏生又发作不得,也就只能是冷哼一声了事。
“皇阿玛,儿臣以为此事恐大有不妥,晴儿能有襄助曹大人之心怕不是好的,然,我大清律令明文规定,在职官员不得与商有涉,怕的便是与民争利,此例若开,恐后患无穷也!”
眼瞅着三爷父子一唱一和地将老十憋得难堪至极,九爷可就稳不住了,这便从旁站了出来,朝着老爷子便是一躬,一派忧国忧民状地出言进谏了一番。
“九叔此言差矣,若是市货于内,确有与民争利之嫌,然,市于海外,所得之利皆来自蛮夷,何来与民争利哉?反倒是大利民生也,岂不见出去的是丝绸、瓷器,流进的却是真金白银,不仅百姓能得利,朝廷也可得其税,何乐而不为哉?窃以为,若是能以八旗之名,组商船队,建八旗商号,或可稍缓八旗渐困之苦厄也。”
旁人不知海外贸易的重要性所在,弘晴却是深知根底,几句话便驳得九爷悻悻然地不知该如何应对方好了。
“晴儿既言海外贸易有大利,朕且问你,利有几何哉?”
老爷子并非狭隘之人,恰恰相反,其眼界开阔得很,自是知晓海外贸易风险虽是不小,可利润却也丰厚得很,若不然,他也不会在康熙三十年重开海禁,当然了,海禁虽开,老爷子却从不鼓励海外贸易,究其根本么,除了重农重商之争议难免之外,更多的则是并不曾真正知晓海外贸易的厚利究竟厚到了何等程度,此际见弘晴在那儿说得欢快,还真就起了考校一下弘晴的心思,这便一挥手,从旁打岔了一句道。
“回皇玛法的话,孙儿曾派人专程到广州了解过行情,也曾与红毛国人(西班牙与葡萄牙都被大清称为红毛国)详细谈过,对此,不敢言了若指掌,却也颇有心得,大体来说,一匹绸缎在苏杭不过十两上下,可运抵南洋便可卖得百两左右,其间约莫十倍之利差,而瓷器更盛,一套中品碗碟瓷器在江南不过区区三两银子而已,可运至南洋,便足可得四十余两之巨,且红毛国人之商号遍及海外各蛮国,其需求量极大,销路实无须担忧也。”
自打两年多前定下了发展海外贸易的战略之后,弘晴可是没少花精力去打探南洋以及东瀛一带的势力分布以及贸易规模,旁的不说,光是收集起来的资料就足以装上一大箩筐的,这会儿说起海外贸易的展望来,自是信心十足得很。
“十倍利么?倒是不少了,说说看,那八旗商号又是怎个说头?”
老爷子对海外贸易之厚利本就略有所知,此际听得弘晴如此说法,倒也不是很惊奇,不甚在意地点评了一句之后,便即转开了话题。
“皇玛法明鉴,此乃孙儿一个小小的想头,那便是以各旗名号积资入股,组建商号,参与海外贸易一事,孙儿可提供商船并水手,以贸易所得之红利接济苦困者,或可缓解户部之压力,此事眼下不过一构思耳,能否行之,孙儿并不敢言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