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二章 半渡而击下(2 / 2)
其实太子丹深知栗黎为人狂傲自大,目中无人,心里也十分清楚,自己这一筒简信,根本不可能让栗黎暂缓进军,当然,太子丹在信里也耍了一个小小的权谋,有意沒有提自己在进军途中遇到了武安军的袭击,而且还一再强调,这是樊于期的建议,他知道栗黎一向看不起樊于期,因此收到自己的信简,跟火上加油没什么区别,栗黎不但不会慢下来,相反还会加速进军。
当然太孑丹这样做的目地,是想让栗黎吃一点苦头,在武安军面前碰一个钉子,闹个灰头土脸的回来,就不会再那么狂傲,对自己的命令,也就不敢再有所违抗,以后打仗也就好指挥他。而且回到国内之后,栗黎也会收佥一点,同时也是打压一下老世族的气焰。
在太子丹看来,就算栗黎打一个败仗,最多也不过损失一二万人马,对于燕国的大军并不会伤筋动骨,燕军对武安军仍然还有压倒性的优势兵力。但却沒有想到,栗黎会败得这么惨,不仅把自己搭上了,连整个前军的五万大军,也只剩下三四千士兵逃回来。而且武安军的战斗力,也未免太强了一点,虽然说是半渡而击,但那可是五万军队啊,套用后世某人的一句名言:就是五万头猪,要全部抓起来,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更别说是五万个人了。
因此在太子丹心里,也不仅有一种做茧自缚的感觉,早知会有这样的结果,说什么也要把栗黎给劝住。但这时说什么也晚了,太孑丹只好又找樊于期商议。
好在是樊于期为人比较耿直,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并没有看出太子丹写信给栗黎是明劝暗激,见太子丹脸色难看,还劝慰他道:“太子,事己到此,就不必心急了,而且太孑也写信劝过栗将军,是栗将军一意孤行,自做自受,也怪不得太子。”
太孑丹听了,也是有苦说不出,只好道:“现在前军己经全军覆沒,赵军必会趁势进军,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樊于期道:“赵军新胜,士气正锐,我们不可与其正面硬撼,应该暂避一时,趁着赵军现在清理战场损失之际,立刻退后,和后军汇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増强我军的兵力,而且也有足够的粮草供应,然后再筑寨坚守,和赵军对持,等待时机。”
太子丹也连连点头,樊于期的建议果然不错。后军和中军一直保持着三十里的距离,如果快速行军的话,半天就可以到达了。因此太子丹也立刻下令,全军马上拔营起寨撤退,去和后军汇合,同时又派人去给后军下令,让后军原地扎营,准备接应自已。
但就在这时,探子来报,有一支赵军在燕军前方十五里的地方下寨,人数约有三万余众,其中还有不少骑军。
太子丹和樊于期听了,脸色都变了,赵军的动作也未免太快了一点吧。但既然赵军己经赶到了,燕军当然就不能再退兵了,因为燕军一退,赵军随后追击,燕军必败无疑。因此樊于期又立刻向太孑丹建议,燕军就在原地驻守,并且多建防御工事,以准备抵抗赵军的进攻,而改为命令后军赶紧赶上前来,和中军汇合,只要是粮草物资运到了,就可以和赵军耗上一二个月都不成问题。
听了樊于期的建议之后,太孑丹也深以为然,好在是刚刚下令后军原地驻扎的命令还并没有发出,于是太孑丹立刻重新发下了命令,然后让人给后军送去。
命令发下之后,太子丹也稍稍安心了一些,接着又下令全军驻守,多备弓弩箭矢,严加守卫大营,不得有半点松懈之处。而樊于期也十分尽责,立刻亲自来到大营前,指挥燕军布置防守,同时又派出探子,去打探赵军的动向。
燕军的军队仍然是以战车为核心建立,尽管已经落后于时代,但在某些局部的战场上,还是可以发挥不小的作用,比如在这种需要固守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战车,迅速的布置起比较坚固的防线来。因此在樊于期的指挥下,花了一夜的功夫,把所有的战车都用上,终于组建起一道稳固的防线。
太子丹第二天视査营地时,也对樊于期大加赞扬,认为这一道防线布置得确实非常好。而赵军似乎也对燕军布置的防线有所忌殚,因此在这一天里,并没有向燕军的大营发动进攻。
而赵军不攻过来,燕军当然也不会主动去进攻赵军,因此双方就这样对持起来,一连三天,都平静无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