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三章 匈奴的反扑二(1 / 2)

加入书签

见武安军出营列阵迎战匈奴军队,头须也松了一口气,因为他最担心的就是武安军在营地中驻守,利用营地的栅墙车辆做为掩体,来抵抗匈奴军队的进攻。尽管匈奴营地的防御工事并不怎样,但匈奴军队一向不擅长打攻坚战,因此如果武安军在营地中驻守,匈奴军队冒然强攻,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虽然头须并不知道,这一仗还没有开打之前,水心月,曹无伤等人就已经为这一战定下了基调,匈奴军必败无疑。但见到了武安军列阵迎战,头须却是对这一战充满了信心。在战前分柝双方胜机的时候,赵新的分柝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其实就是受了头须的影响,因为在头须的眼里,就只看见匈奴一方的所俱备的胜利条件,却看不到武安军的优势。

武安军的阵列仍然是由步兵居中,骑军分列两翼的布置,而是中央阵列的横向展开很广,达到四百余步,但纵深却并不大,只有十几排,因此一但被匈奴骑军杀到了队例近前,就可以依靠骑军强大的冲击力,冲穿武安军的阵列,击败武安军。

不过曹无伤可是专门研究过高原的用兵之法,知道高原训练了一种阵法,以十几个人为一个小组,协同作战,十分厉害,能够抵得住强大兵力的进攻,因此尽管武安军列出的阵列纵深不大,但却不表示就是不堪一击。不过这一次武安军排出的阵列并不是按小组分布,而是横平竖直,整整齐齐的长方形阵列,那就不知道是为什么了。

头须当然不知道这些事情,不过他虽然没有学过正统的兵法,但也在草原上征杀了几十年,尽管对这一战信心十足,但在心里却隐隐的产生出一股不安的情绪来。因此尽管这时有匈奴将领向头须请战,要求立刻向武安军发动全面的进攻。

但头须还是觉得稳重一点为好,毕竟自己手里只有一万五千多主力军队,数量并不算多,不能轻易的将主力军队派出去。还是先派出一支军队去试探一下武安军的实力为好。于是头须下令,先派出一万骑兵,首先向武安军的阵列发动进攻。

这一万匈奴军队当然都是由老人、妇女、少年组成,因为匈奴是全民皆兵的民族,老人自然不必说,年轻的时候都是打过来的,妇女、少年也都是参加过战斗,而且现在所有的匈奴人都清楚,如果这一战不能击败武安军,夺回乌梁素海的营地,准确的说是营地中的粮食牲口,就无法渡过今天的冬天。那么自己的亲人、孑女都有可能饿死,这一战是不折不扣的为了生存而战。

因此头须下令之后,出战的匈奴人纷纷高举着武器,催动战马,向武安军的阵列冲杀而去。一万军队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由其是一万骑军,全速的冲锋起来,声势也非常惊人,四万个马蹄击踏着大地,连大地似乎都有些颤抖起来。

而高原在武安军的阵中,看着匈奴军队的逼近,下令道:“放箭。”

“嗖嗖嗖嗖!”

密集的箭矢破空之声响起,箭矢如同雨点一般,向匈奴军队激射而去,顿时将匈奴军队射倒了一大排,人仰马翻,惨叫连天。不过这时匈奴士兵确实都是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因此迎着武安军的箭雨,依然奋勇的前冲。另外根据匈奴的作战经验,弓箭并不能挡住快速冲锋的战马,只要顶住了对方三四轮的射击,就能够冲到武安军的阵列前,然后冲杀进武安军的阵列中。

但很快匈奴军队就发现,武安军射出的箭矢不是密不透风,而且连绵不断,一波接着一波,又密又急,连续不断的向匈奴军队射击过来。

因为这支匈奴军队基本都由老人、妇女、少年组成,没有人穿铁甲,就连穿着皮甲的人也没有几个,绝大多数人都是穿着皮毛布衣,对弓箭几乎没有一点防御力,只要是被弓箭射中,非死既伤,就算不是命中致命部位,也疼痛难耐,而战马中箭之中,无论伤死,几乎无一例快的惨叫倒地,将马背上的骑士给抛落下地来,而且前面倒地的战马人员还会绊倒后面的同伴,或是被后面冲上来的马背践踏。因此在武安军的弓箭打击下,匈奴军队几乎是成排成排的被射倒,伤亡人数也直线上升,不一会儿的时间就超过了千人。

原来这一次远袭,武安军带来的一万步军,就是为了预防和匈奴军进行正面的决战。不过高原知道,步军和骑军交战,鸳鸯阵的作用并不大,只能以连续不断的远程打击,才能让步军正面和骑军交战,因此高原这一次并没有带鸳鸯阵的士兵来,而是专程带来了三千蹶张弩兵,蹶张弩是这个时代射程最远的单兵武器,必须用脚踩着弩身才能将弩拉开,但每张弩的射程都高达一百五十米以上,这也是高原专门用来对付匈奴骑军的武器。

因此高原将三千蹶张弩兵分成五排,每排六百名士兵,进行五段的轮流射击,以保持对匈奴骑军连续不断的打击力。而且蹶张弩兵并非是釆用直射的方式,而是以一百名士兵为单位,采取略为倾斜的站位,形成了六组的倾斜交叉射击方式,使弓弩的打击覆盖范围便大,当然也只有蹶张弩超远的射程,才能使用这种打击方式,如果是用只有五六十米射程的普通弓箭,根本就没有办法形成交叉射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