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章 问难(下)(1 / 2)
高原道:“这位大夫既然是儒家弟子,当知儒有大儒腐儒之别,大儒之儒,能够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变法革新,治民安邦,兴利除弊,使国家富强,百姓安居,天下信服,国运昌盛久远,自已名传千古,比如名相管仲,更是如此。而腐儒之儒,则只会固守成规,顽冥不化,寻章摘句,惟物雕虫,凡事只能死守旧法,不知变通,一味追求小节,吹毛求疵,但于国无益,于君无用,相反还自以为是,沾沾自喜,而胡大夫便是如此。”
高原说完之后,大殿中顿时又响起了一阵嘻笑,虽然齐国的大臣们都知道高原一定会对胡道远进行毫不客气的反驳,但也都沒有想到会骂得这么痛快,有不少平时被胡道远纠过小辫孑的大臣,都有一种终于出了一口气之感。就连齐王建都觉得高原这一通话说得实在太好了,对这个老头确实是该好好教训一下了,不然他还真翻了天了。
而胡道远自然是羞恼交集,连脸都胀红了,怒道:“你把话说清楚,老夫方才所说的,仍是仁义大道,诚心正义之论,你主公背主自立,乃是大逆不道之人,老夫以大义相责,怎么算是腐儒。”
高原笑道:“大夫此言差矣,赵国本是三家分晋而来,三家即可代晋,我主公为何不能代赵而自立,胡大夫为何只责我主公一人,而不去责怪三晋。”
胡道远怔了一怔,一下子竞然答不上来。
高原又道:“太公望曾有言,天下者,天下之天下也,非一人一姓之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徳者失之。纣王失德,故武王代之,此乃顺应天理人道之举。而周室传至今时,己有八百余年,亦失德无道,故此才被秦国所灭。而秦国一味依仗兵革,不施仁义,不修德政,因此虽然灭亡了周室,却也无力代周而有天下。而列国之间也是一样,晋国本是霸主之国,但公室失德,故为三家分之。而现在赵*宠奸邪,不修德政,故为秦所灭,我主公取而代之,又有何不可呢?”
胡道远张着嘴“啊啊”了两声,虽然想反驳高原的话,但搜肠刮肚,还是想不出应该怎样说。如果以儒家的标准看,三家分晋确定是叛逆的行为,但三家分晋差不多快二百年了,谁都习以为常,因此根本就无人再提这个茬。但不提就不等于儒家的标准发生了变化。
高原又道:“别的国家则不说,只说齐国本是太公望姜氏之齐,盖因后来姜氏无德,故此被田氏所代,若按大夫之论,田氏代齐,岂不也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举吗,而大夫居然还出仕为齐国之臣,在下实不知大夫之论,大夫之行何故相反呢?”
胡道远涨红着脸,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而满朝的大臣都默不作声,谁都没有想到高原会把胡道远指责高原的话,进行一番推理,一直扯到田氏代齐上来。不过如果按照胡道远的理论,高原这样扯起来也是顺理成章,其实谁心里都清楚,如果按照儒家的思想,田氏代齐也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但谁都不会说出来。现在被高原扯出来,看胡道远怎么下台。
而齐王建的脸色也沉了下来,心里也对胡道远非常不满,虽然他一向不想多事,但胡道远的话触及到了齐国的根本,那就不能不理了,因此道:“胡卿,你到是说清楚,我田氏代齐,到底是顺应天理还是大逆不道呢?”
胡道远那听不出来齐王建这弦外之声,心里不由得一颤,虽然他平时想说谁就说谁,毫无顾忌,但这时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双腿一软,跪倒在地上。
齐王建重重的哼了一声,道:“胡卿即然是儒家的名士,可惜我们齐国太小,容不得先生,请先生好自为之吧,来人,把胡先生请出去殿去,三天以内,请胡先生离开齐国。”
立刻上来了两个曱士,把胡道远从地上拉了起来,拖出了金殿,而满殿寂静,沒有人再敢向高原发问了。看着胡道远被高原几句话就弄得不断丢了官,连在齐国都混不下去了,谁还那么不开眼,再向高原发问了。而杨文辉、邓华心里也暗暗后怕,这家伙的一张嘴也太狠了,以后这种事情还是少参合为好。
当然也没有人替胡道远求情,不少人心里都还十分感激高原,把胡道远赶出齐国更好,以后也能落个耳根清净。
这时高原也向齐王建施了一礼,道:“外臣胡言乱语,还请大王恕罪。”
齐王建到是明白人,知道这怪不得高原,一来是胡道远把这个话题先挑起来的;二来高原意思也很眀显,田氏代齐就是顺应天理,因此笑道:“那里那里,寡人好久没有听到过如此精釆的问难了,想不到上卿还是一位能言善辩之士,口舌之利,不输于张仪苏秦。”
高原忙道:“大王太过讲了。”
齐王建立刻下令,赏给高原五百镒黄金,一百双玉壁,歌姬二十人,又命田沛、田克臧设宴招待高原。一方面是因为高原在这场问难中表现出色;另一方面也是为高原在路上遭遇袭击,所做的补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