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三章 合纵下(2 / 2)

加入书签

因此在王宫里躲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以后,齐王建终于招集齐国的文武大臣议事,并且诏见博于淳和张良,当场将齐国的国书交给两人,请两人转回代郡去回复高原,齐国会派出使团,庆贺高原称王,只是要请高原正式下国书邀请齐国出席,并且告诉齐国举行称王仪式的详细时间。田克臧听了,自然是彻底放心,而后胜虽然不甘心,但齐王建己经下令,连国书都发下去了,也阻拦不了。好在齐王建只说是庆贺高原称王,并没有说要和组成合纵的事情。

其实齐王建对高原称王之举到并没有什么异议,虽然现在的齐国是儒家的大本营,但齐国的王室对儒家一向不感冒。因为儒家的真正根基是鲁国,只是鲁国被齐国所灭,因此才被并入到齐国来。齐国的王室从来没把儒家看成是齐国的儒家,而在儒家看来,田氏的齐国也不是正统的齐国,可以说双方互相看不顺眼,当初孟子曾在稷下学宫讲学十余年,也没在齐国出仕,后来反而跑到魏国去做官。

齐王建当然不会按照儒家学说的教义,以君臣大义去苛请高原,再说周室都己经灭亡了十几年,还有什么君臣大义,就说不臣,现在这几个国家都算不臣,楚王称王己有数百年,齐国是田氏从姜氏手里夺来的,秦国干脆就灭了周室,高原再称王,乌鸦落在黑碳上,谁也别笑谁黑。

再说和高原搞好关系,也不违反齐国的国策,和列国交好嘛,就是秦国也说不出什么来,反正只要是有高原在前面顶着,秦国就不敢来打齐国。至于合纵的事情,齐王建又装起糊涂来。

而淳于博和张良领命之后,也向齐王建告辞,转回到代郡。

听完了两人的讲说之后,高原才明白其中发生了这么多曲拆的事情,因此道:“这几个月以来,两位一直在外奔波,实在是辛苦了,一段时间就在代郡好好休养,齐楚两国既然都己答应派遣使臣,来灵寿观礼,就可以暂时放一放吧,我还有别的事情需要和两位商议。”

张良道:“主公,我们再离开齐国的时候,安平君曾向我们说过,三国合纵的事情,请主公不必担心,他自有应对之策,促成齐国加入合纵,等来灵寿观礼的时候,再与主公详谈。”

高原听了,也不置可否,老实说他对三国合纵的兴趣并不大,因为齐楚两国的国力虽然都超过了自己,但军队的战斗力却与他们的国力严重不符。楚国还好一点,在本土作战时,还是能够发挥出较强的战斗力,只是出境作战,就只能打个对拆计算。

而齐国的军队就更不用提了,当初高原出使到齐国的时候,就和齐军打过,用不堪一击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虽然后来高原曾应田克臧的要求,向齐国派出了一批将领,训练齐国的军队,这几年下来,到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在齐军的内部训练作战中,受过代军将领训练的军队明显要比其他军队强得多,这也让田克臧十分满意。

不过受过代军将领训练的齐国军队数量并不多,只有三万多人,而且还有近一万是田克臧的私军,因为这一行动并不是国家之间的交流,而是高原和田克臧的私人来往,不可能大规模的训练齐军。另外训练再好的军队,但只要是没有经历过战场的磨砌,也不能算是强军。

而且齐军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缺乏有能力的将材,对于一支缺少实战经验军队来说,是致关重要的,一头狮子率领的綿羊可以打败由一只绵羊带领的狮子,这个道理高原当然是再明白也不过了。

但四十余年的太平时间,不仅消磨了齐军的斗志和锐气,也使齐国的将领完全成了跨掉的一代。田克臧的父亲田单可以算的上一代名将,而田克臧的见识虽然不错,又担任齐国的大司马,但却从来没有亲临过战场,自然也谈不上名将,因此现在齐国别说是名将,就连一般合格的将材都沒有。齐国的军队想成长为一支强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高原的计划当中,对抗秦国,只能依靠自己的实力,对齐楚两国,并不作指望,只要这两国不在自己的背后捣乱,同时能够支援自己对抗秦国的物资就够了。因此高原对齐楚两国的态度十分明确,只要保持同盟关系就行了,至于組成合纵抗秦,高原并不抱希望,老实说高原还怕被猪队友连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