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七章 秦军来袭(一)(1 / 2)
举行三国会盟的祭台是一个正方形,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的边长为三十六丈八尺,高力二丈八尺;中层的边长为十八丈四尺,高一丈四尺;第三层的边长为九丈二尺;高七尺六寸,看起来有点像一个金字塔结构。占地的总面积要比一个标准足球场略大一点。而祭台面临济水,因此只用守住三个方向就行了。
三国合兵共有九千人,并且各自都带来了百辆战车,只不过齐楚两国的战车,都是传统的四马战车,而汉国的战车则是新式设计,可以自行驱动战斗的战车,分别是四十辆箭剿车,四十辆霹雳车,二十辆如意车,不过在平时的行军中,还是用战马拉行, 只是到了战斗的时候, 才用自行动力。
高原立刻下令,命三国的军队各守一方,汉军守北方,楚军守西方,齐军守东方。又命齐楚两国的军队,把战车列在祭台前,横向展开,分为两列,又将拉车的战马解开拉到后方,而将战车固定在地面上,每辆战车除了驶车的三名士兵之外,还各配十五名士兵,以战车为依托,布置成防线,共计一千八百人,而剩余的一千二百名士兵则布置在中、下层的祭台上,并且将弓箭手都布置在下层祭台。
汉军的军制结构和齐楚两国不同,每辆战车配有五名士兵,而且除了一百辆战车以外,还有五百骑军,因此高原下令,将战车在祭台前,但只列成一排,并给每辆战车配了十名士兵协守防守,又命令五百骑军立刻出动,在东南方向隐蔽,等待高原的号令,剩下的一千名士兵分列守在祭台上。
而这时三国的国君,还三国的主要大臣等人,全部都己退到祭台的第三层,并且高原还在祭台的周边设置了一排盾牌手,保护众人。
在三国接到秦军来袭的报告时候,秦军距离祭台只有十五里的路程,以骑军的速度,也不过就是几分钟的时间,不过秦军是远道而来,又是一人配双马,在发动进攻的时候,还是需要做一些调整,如换马,整装等等,因此也耽误了不少的时间,差不多用了半个小时,秦军才杀到祭台近前。
但这时除了汉军以外,齐楚两国的军队都还没有布置好防守的阵列,一来是因为齐楚两国的军队素质和汉军相比,仍然还有一段相当的差距, 自然没有汉军那么干净利落;二来也是高原的安排也大违齐楚两国的军队平素的训练布阵习惯,因此布置起来自然也要慢得多。
不过汉军的布置在祭台的北方,正好是秦军杀过来的方向,因此首先可以以布置妥当的防守阵列来面对秦军的进攻,这自然也是高原早就计算好了的。
秦军主将王章的用兵材能虽然比不上王贲,但也是身经百战,久经战场的战将,在战场上作战勇猛,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而且在王贲训练骑军,王章也是王贲的主要助手,因为在运用骑军作战方面,王章在秦国可以算是仅次于王贲的第二人,因此王贲接到了秦王政禁止自已亲自领军突袭陶邑的命令之后,就任命王章为这一次出兵的领军主将。
王章己经训练了近两年的骑军,虽然进行了几次训练作战,但却还是第一次参加骑军的实战,尽管在训练对抗中骑军的表现十分出色,但实战的效果到底怎么样,王章的心里也没有底,毕竟这一次要长途奔袭二百余里,还要穿越秦齐边境,万一被齐国的边防守军发现,在半途伏击秦军,后果自然是十分严重的。在秦国的历史上,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在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派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率领大军,越过晋国境内,远途奔袭郑国。
当秦军行抵滑国(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时,巧遇郑国的商人弦高冒充郑国使臣以四张牛皮,十二头牛,犒劳秦军,同时弦高又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于是袭灭滑国,满载战利品而还。
但秦军在行致崤山隘道时,遭遇晋军的伏击,结果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三帅被俘,这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肴之战,也是秦国历史上少有惨重失败,虽然过去了三百余年,郑国早己亡灭,而晋国被赵魏韩三家所分,已全部并入秦国,但这一次败战,在秦国依然还是被视为一次重要的教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