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韬光养晦二(2 / 2)
那样自己还怎么安心去攻城略地。
秦朝能一统天下,除了武安君白起、王翦等统军之才外,还因为有像商鞅、李斯这些治理之才的帮助,才能让秦国国库充足,可以供大军用度无缺。
刘邦最后能夺取江山,是项羽军事能力不如刘邦,不如韩信吗?
刘邦都接二连三的被项羽打的溃败,丢下军队城池自个逃了,父母都被项羽抓住了。
但最后刘邦依然能拉起大军战胜项羽,以萧何为首的的文官保证了后勤供应,给了刘邦东山再起的资本。
朱元璋手下的刘伯温、李善长等人哪个不是治国的济世之才。
反观李自成!
不懂治理,手下又没有治国的大才!
很多人都说李自成如果不纵容手下抢夺陈圆圆,说不定大清就没有机会入住中原。
但其实就算当初不夺取陈圆圆,李自成也夺取不到天下。
看看他入城后干得事就知道了。
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
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
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
大顺军于占领区皆设官治事,首为追饷,例如在城固县,“贼索饷,加以炮烙”;在汾阳,“搜括富室,桁夹助饷”;
在绛州,“士大夫惨加三木,多遭酷拷死”;
在宣化,“权将军檄征绅弁大姓,贯以五木,备极惨毒,酷索金钱”
治大国若烹小鲜!
说的就是治理国家,必须要有耐心。
虽然明末时期贪官比较多,但最起码可以保证整个国家体系不会崩溃,陷入无序的状态。
正常合理的做法是严惩一些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消除民怨,接收大部分的旧官员。
然后一边加强治理,一边培养官员,慢慢替代旧官员。
等到建立起的新体制能够支撑起一个国家的运转时,再秋后算账啊!
满清就是继承了大明的旧官僚,稳固了体系,才可以慢慢铲除各个反对势力,最终坐稳了江山。
李自成刚攻克京师,连天下都还没有一统,就迫不及待的要将所有文官都抓起来拷打了。
导致整个国家体制完全瘫痪,除了抢到了几千万两银子,其他什么都没有。
没有人去收粮草,没有人去制造兵甲,没有人安定百姓恢复生产。
统统没有,没有稳固的地盘,没有稳定的后勤保障。
李自成才会在山海关战败后,一败再败,再无翻身之日。那几千万两银子最后还是便宜了满清!
史进越是思考,就越觉得吴用说得有道理。
当以李自成为鉴,没有人治理的文官,单凭武将,就算夺取了城池,也是守不住的。
现在宋徽宗败家作死的程度还不够,百姓造反决心还不够。招揽不到几个文士,手下没有几个懂治理的人才。
还真不是起义造反的时候!
吴用劝自己要韬光养晦,他心中也一定想到了对策。
史进当即站了起来拱手说道:“加亮先生既然劝史进要韬光养晦,心中必有良策,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