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大问题二(1 / 2)
就因为是大好,这才是大问题!
这段时间梁山发展太好了,尤其是兵马增长的太快了,但其他方面却是没跟上,导致出现了不少问题。
从区区两三千兵马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就发展到一万五千兵马。
这些日子没白没夜的操心劳累,费尽了心思拉拢、收服这些官兵的士官,希望能把这支官兵平稳的收编过来。
要是消化了这些官兵俘虏,史进只怕拥兵三四万都不止了。
更不用说近端时间还不少穷苦百姓陆续上山要投靠自己,这日后士兵人数还有可能继续往上涨。
但这么多人,安身之地就是一个大问题。
水泊很大,那梁山终究只是一座不大的山,根本容纳不下三四万人。
以前一万多人时,史进是叫陶宗旺在水泊几处大的沼泽聚沙凝土,堆成一片平地,修建了几处军营,这才勉强容纳这么多兵马。
但现在三四万兵马,水泊里适合造平地的沼泽又只有那么几处,根本是容不下那么多人。
现在有不少士兵都是直接在靠近水泊附近的陆地上驻扎着。
史进能安心在梁山发展,最根本的依赖是仗着八百里水泊。
以前几千兵马还好,一旦战事不利的时候,往水泊一退,仗着八百里水泊,那官兵要想围剿,是千难万难。
但这么多兵马,梁山容不下,万一官兵大军压境,一旦战事不利,这么多兵马往哪里退?
除了容身之地的问题,那训练也是个大问题。
俗话说的好:兵上万,无边无际!
更何况现在梁山兵马将会有三四万那么多。
以前兵马只有几千,只要史进大声一吼,手下将士基本上都能听到。
但上万兵马,不能再指望一声吼下,那些手下就能听到自己的命令了。
如其是在动则兵马上万、上数十万,士兵多达要占据数公里的战场上更是个要命的问题。
只能依靠旗帜灯笼、锣鼓、传令兵这些手段来传达命令。
但旗帜、灯笼、锣鼓这些只能表达简单的命令,更何况战场上情势瞬息万变,统帅短时间内就要做出判断,然后让传令官去传达给下面的将士。
可军情如火,哪能让统帅慢慢去跟那么多将士去解说。这个将领你该怎样去做,那个将士你又该如何去做。
同时复杂的命令经过传令官口中说出,可能会变成另一种意思,到时将士产生误会,那乐子可就大了。
轻者军队混乱不知所措,重者一败涂地。
因此中国古代的智者就想到了阵法,设计出很多阵型。
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火阵这十阵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阵型。
在这基础上根据实际以及自己兵种的配合上,历史上很多名将元帅创造出加强版的阵型,比如诸葛亮的八卦阵、李靖的六花阵、戚继光的鸳鸯三才阵等。
事先让士卒按着某一种套路练习熟悉。等到战场上,将领们就可以根据形势,用最简练的命令让全体士卒都明白自己的意图,士兵们也可以最短的时间内作出相应的变化。
比如要进攻了,元帅只需要喊道:“锥形阵,杀!”
那么士兵就可以迅速准确了解命令,就可以按照练习的阵型,自觉跑到相应的位置发起进攻。不用再让统帅跑过来,一个个吩咐手下,你你应该攻哪边,他又应该攻哪边。
或者是元帅喊道:“圆阵,坚守!”
那么每一队的士兵短时间内就知道自己该跑到那个方位去防守,不会因为不知道自己该防守那个方位,胡跑一通,将大军阵容都冲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