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天助我也(2 / 2)

加入书签

然后,耿仲明光荣的接受了朱常渊的命令,带着五千人,开着朱常渊从系统中兑换出来的一艘大船,浩浩荡荡的出发,远去海外攻伐扶桑。

而且,这五千人马中,其中就有六百人曾经受到过朱常渊的表彰和改造,虽然不是万人敌,一个打十个是不在话下的。

随船队出征的主将,除了耿仲明之外,还有两个,一个是孙二楞,另一个是朝鲜国的王子李淏。

这次李淏出征,是朱常渊强烈要求的,为毛,因为出兵打着的不是大明的旗号,而是朝鲜国的旗号,由李淏这个货真价实朝鲜王子率队攻伐,就名正言顺了。

这样,明朝朝廷的那帮货也可以闭嘴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朱常渊再次从平行世界一股购买了二十台风机,全部运送过来,至于安装的事情,他就不再操心了。

这下,岛上的电力供应至少在一段时间之内应该是够用了。

同时,又从现代社会运送大量的物资过来,全部储存到仓库中,以备那些从全国各地,甚至是全球各地过来的商人批发购买。

岛上的事情忙活完毕之后,还得去陕西治理。

先是,从现代社会中运送了大批的农药、微生物药,在蝗虫最为活跃的季节利用人工、飞机相结合的方法,从天空将整个渭水平原喷洒一遍。

同时,开始牧鸭吃蝗虫、晚上点火烧蝗虫,整整一个夏秋两季,别的地方都在忙着种庄稼收庄稼,而陕西渭水平原上的人什么都不干,就干一件事:灭蝗。

不得不说,灭蝗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虽然长安以西的平原上那些土地朱常渊不准备种植,可是,灭蝗工作也是要进行的,不然到明年的时候东方没有蝗虫了,西面的起来了,结果还是一样的。

不得不说,陕西各地的难民都奔过去投靠朱常渊其实是一件幸事,正是有了这么多人,对朱常渊感恩戴德,才昼夜不停的工作,全心全力的去灭除蝗虫,才使得整个渭水平原上的蝗虫大军被灭掉。

成虫灭的越多,产卵也就越少,对于第二年接下来的灭蝗工程的压力也就越小。

转眼秋天来临,即便那些没有被灭除的蚱蜢,也蹦跶不了几天了,朱常渊便让所有的居民从灭蝗大业上暂时退下来,开始动用从蒙古掠夺过来的牛马耕地,以便秋天的时候准时播种冬小麦。

当然了,他自己也不闲着,从现代社会中运送过来一批批水泵,从渭河中引水,浇灌两边干涸的土地,还不断的运送化肥、种子过来,做好万全的准备。

一旦到了播种的季节,马上组织所有难民将整个渭水平原东侧的土地全部耕种上,并且施肥。

众所周知,冬小麦一旦种植后,就不用太过照顾,一个冬天任它生长而已,所以,接下来,广大的陕西人民又闲置起来了。

可是吃着朱常渊的饭,不可能让他们没活干。

朱常渊自己也不怕累,以二百铁骑组成的骨干为主力,号召率领整个陕西渭水平原上在朱常渊处就食的近三百万人大型水利,开沟引渠,将已经被他截流的渭水分流到两岸的农田中去。

这件事情看似不可能完成,可是朱常渊手下有这么多的免费劳力,对他来说就不是问题了,再说了,大的干渠咱有挖掘机挖掘,小的支渠用人工挖掘。

庆幸的是,渭水平原上本来就有先人开垦出来的水渠,朱常渊要做的,无非是将那些已经淤积的水渠给重新清理一遍淤泥而已。然后,在老渠道的基础上,其余的地方,哪里有空白就再开凿新的渠道,如此,至少渭水平原东部瞬间变成了沃土。

时光荏苒,匆匆来去,转眼之间几个月过去了。

第二年的春天,朱常渊给陕西之地的人民发放了两万套水泵水管,还有配套的发电机,燃料等等。这样一来,即便平均算起来,一套水泵只能惠及五百亩土地的灌溉,很少,甚至不能顾得过来,可是也没办法,毕竟土地太多,水泵有限。

不过话又说回来,五百亩地一台水泵其实也够了,如果水泵不坏的话。而且,别忘了,这一千万亩地上,现在就有将近三百万的难民,合起来每个人才管理三亩地不算多,即便水泵有惠及不到的地方,人工灌溉也是可以的。

但是,这些还不够,朱常渊的忧虑仍然在。

浇灌的土地只能惠及到东半部平原,而西半部平原一旦干旱,夏天的时候仍然会引起蝗灾。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助,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打消了朱常渊的这种顾虑,更是让他差点在心中大叫:真是天助我也。(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