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2 / 2)

加入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欲书阁]https://yushuge.vip最快更新!

平安对此很满意,最好皇宫里的地方都各有用处,就算妃子选进来了也没有住处,索性不选了才好。

借着这些宗室子弟们的东风,赵璨给图书馆那边编纂图书的官员们下了另一道旨意,要求他们先编出一套蒙学的基础教材来。

一直以来小孩子们启蒙的内容各不相同,认了字之后便开始学论语。实际上并没有系统的供小孩学习的书本。

借着这个机会编出来,往后推广普及教育的时候,也更方便些。至少那些乡村之中穷困读不起书的孩子,可以上一两年的学,学会这套基础教材,知道基本的道理,识文断字,并且会计算等等。

平安现在还做不到天下人都能读书,但是他相信,一点一点的推进,总有一天能够达成自己这个宏愿。

也许到那个时候,整个大楚就会变成另外一幅模样了。

不过,之前这些都只算是开胃菜,真正算得上赵璨当政之后的大政策的,是接下来皇城司和御史台合并城里监察院。

这件事平安曾经犹豫过要不要现在来做,毕竟官职改革总是比较困难,文臣们对此十分敏感,生怕皇权侵入到他们的权利范围之内,所以要推进这种改革,困难会更大。

但一来御史台独立于六部之外,虽然也在文官集团之中,但实际上因为有监察百官的职权,所以又比较独立。这给了他们改革的基础,至少受到的阻力不会太大。二来皇城司这个机构比较特殊,平安希望尽快将他纳入正式的编制之中,对它的职权有所限制。

此外,也有之前顾文珩挟威进入御史台,对于如今的结构进行冲击,到现在也没有稳定下来的原因。这个时候进行改革比较容易。而且顾文珩余威犹在,将他提上来管事也相对容易。

皇城司拆分之后,大部分都可以并入监察院——按照平安的设想,监察院同样要在各地成立分院,皇城司那边的人并过来正好合适。不过王从义所领导的参谋部就比较难安排了。

他们原本就是皇城司改革的时候独立出来的,因为平安不希望太监过多的干涉皇城司事务。现在变成了监察院,就更不适合太监插手了。但这些人就这么撤掉也不合适,加上人数也不少,打散编入其他部门都很难做到。

平安思来想去,最后把人打包送到了张东远那边,为粮种的事情奔波。按照平安的打算,等到最初的粮种推广结束之后,可以成立一家种子公司,专门负责种子改良和销售工作,到时候后续这些出宫的太监,都可以在里面任职,将摊子铺开。

但即便他安排好了这部分人,改组的事情仍旧并不顺利。

顾文珩是赵璨的人,并且是那种身上已经打上了十分明显的烙印的。大臣们担心监察院以后就成了赵璨对付他们的机构,权力太大,难以遏制。冯璋虽然在其中尽力周旋,但是效果也十分微弱。

好在这件事情,赵璨并不着急,今年之内能够做成就可以了。

这件事情僵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入夏之后,才开始有所松动。赵璨毕竟是皇帝,他坚持的话,朝臣们实际上是拧不过他的。

这一次的退让好像也已经预示了什么,许多有远见的朝臣已经发现,皇帝对朝堂的掌控正在逐步增强,长此以往,总有一天朝堂会成为他的一言堂,到时候他想要做什么,就没有人能够拦得住了。

赵璨本身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乾纲独断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却是为大楚埋下隐患。

只是之前朝臣上书劝他选妃的事情让赵璨警醒,如果他不这样做,有朝一日平安的事情曝光,后果如何殊难预料。

第181章

安平元年秋天,武学开课满一年之后,平安对于这一年的教学结果进行了一场验收。

验收的方法当然是分组模拟对抗。

将武学的学生分成两组,各自率领一千名禁卫,就在京城城郊的山区进行实战演习。平安要求他们按照真正战场上的交锋来看待,全力以赴。事实上,除了武器上都包裹了厚厚的布条之外,其他一切条件的确都是比照真正战时来安排的。

为了方便观看,平安选定的“战场”在山脚下,而赵璨率领文武百官在山上观战。

这种前所未有的模式,让朝臣们十分好奇。对战过程中双方使出的种种手段和计策,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整场“战斗”持续了三天,最后蓝军以微弱的优势取得胜利。

战后所有武学学生得到了赵璨的接见和鼓励。——这也是平安的一点小手段,武学既然是赵璨所给的恩典,自然要让他们领情。所以虽然平时赵璨不怎么管武学的事情,但关键时刻,还是要出来刷一刷存在感的。

果然,在见到赵璨之后,所有人都倍受鼓舞,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连训练也积极主动了许多。

平安不由感叹,在这个时代,皇权果然还是所有人都不由自主仰望的存在。

所以平安觉得很奇怪,古代人为什么会认为老百姓越蠢越好统治呢?实际上就算在平安生活的那种年代,也有不少人对于皇权心向而往之。甚至国外那些仍旧保留帝制的国家,也被许多人所喜爱。

当然,老百姓变聪明之后,就不会那么好愚弄了,也不可能再无止境的压迫。但是实际上,国家总需要有政权来进行统治,而只要社会继续发展,物质水平提高,也不需要对普通百姓进行压榨和剥削,大家完全可以实现双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古代人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有限,统治者想要享受,自然只能通过剥削来达成。不知道是因为没有这样的心思还是眼界所限,他们也没有想过要去发展物质生产水平,反而走上了另一条歧路,着实可叹。

扯远了,总之进行了这一场对抗赛之后,武学算是正式进入所有官员的视线之中了。以前他们一直认为这只是皇帝用来施恩、拉拢人心的手段之一。所以就算平安在那边折腾,也没有几个人在意。

但是现在他们知道了,这个武学,可是大有可为!

对抗时双方用到的那些手段,还有他们表现出来的种种能力,都刷新了朝堂上的文弱书生们的认知。

虽然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毕竟看书和亲眼所见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更别说许多读书人轻视武人,也不觉得打仗有什么好研究的,在这方面几乎没什么了解。

这一次亲眼看到,他们才发现,原来打仗是这样的。

男人骨子里其实还是一腔热血,虽然书生们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来发挥自己的能力,经常也会在口头上表达自己对蛮力的鄙夷,但是实际上,当亲眼看到这种场面时,还是非常激动人心的。

更别提有些读书人同样重视锻炼身体,沿袭古代六艺之说,学习骑射和剑法。

当然,大家现在只是刷新了认知,并没有别的想法。好在平安也没打算现在就动军队,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正视武学,重视武学,将武学继续办下去。

——又一年秋天,武学也就可以招收新一批的学员了。

原本对于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做法,官员们都颇有微词,甚至还有人上书给赵璨,认为这种做法根本没有必要。将士们好好的待在自己的地盘,非要把人聚集到京城来接受什么训练,根本是多此一举。难道军队里还会不知道怎么训练吗?

但是现在,他们开始觉得接受一下训练似乎也不是坏事。至少能够看到这种赫赫军威,也是一件难得的事。

而平安要的就是他们的这种熟悉,然后潜移默化的被影响,到最后甚至会主动支持他提出来的那些变革。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好在平安不及,相信总有那样的一天。

既然没有人反对,武学的第二批学员很快就正式入学了。因为已经有了去年的经验,所以这一次做起来也是轻车熟路,不管是军训还是之后的课程,都被冯玉堂安排得井井有条。

平安去看过几次之后,就彻底放下了心。

安平元年的秋天,发生了一件大事,很快就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住,全部都转移到了西北。

大楚跟周边的几个国家之间,虽然连年征战,但也不是一点邦交都没有。——国与国之间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打的时候都全力以赴,恨不能将对方彻底消灭,但是一旦不能成功,大家也可以坐下来和谈,仿佛彼此之间关系一直这样好。

最新章节请到yushuge.vip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