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1 / 2)

加入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欲书阁]https://yushuge.vip最快更新!

梅乐芝经理想想也没法说什么……

有了秩序,一切都加快了速度。三天不到,那些原本有佃租地的明人农民的粮食都发放完毕,也包括周边地区。

接下来该发那些明人劳工们的了。但想象中的,明人劳工抢着用手里的马票换回粮食的现象没有出现。

有明人劳工说:“我等要是想要米,便去赤嵌粮店用马票买就可以了……何苦堆放在家里?”

当然也有不放心的,手中马票太多,心里有些慌,就换回一大半的米回家。

明人农民们忽然听说晚上有电影后,高兴坏了,那一阵儿双抢时节,大家好多天都没有看到,心里怪想的。

这一次可不是看以前的什么农田、水利、灭虫之类的,而是关于如何储藏粮食。

汉唐集团在赤嵌农业基地和热兰遮城地区兴建了两处简易的粮仓。说它简易,是和现代相比,那里没有温控、湿控装备。

但在这个时空,恐怕是最好的。

汉唐集团的人用上了水泥和白灰,同时又用红瓦铺顶。

它的直筒形状,远远的看上去很显眼。后来竟成了一道风景线,明人农民们看见它就放心,说,那里面有数不清的粮食啊。

红星水泥厂和布袋镇的水泥厂都往赤嵌农业地区送来了水泥和白灰,这是为明人农民建储粮仓准备的。

储粮仓有多重要,汉唐集团的人一点点也没有做宣传,但明人农民可太知道了,如果不好好储粮,损失一成都是少的!

明人农民纷纷购买水泥和白灰,建国安董事设定的一个价钱,一开始听上去,真是骇人听闻,一斤马票一斤水泥,一斤马票三斤白灰。可是建国安董事把成本算了一遍后,就算是最有同情心的人也得点头认可,这还是打了折的价钱。

事实上,明人农民也会算账,大部分水泥和白灰都很快地卖了出去。

当时,建国安董事在论坛上,还意味深长地写到:

在体力劳动中,只要我们保证他们付出和收入成正比,我们就得到一批永远拥护我们的劳动者……谁来挑拨也没有用。

有人反驳,有人认同,总之还是一片争论。

当然,这一些都是双抢时节过后不久的事情。

在通往赤嵌农业基地的路上,吴咏梅不在和建国安董事聊天了,她怕冷落了这个小小的女子。

她回过头来,轻轻搂过小翠,不过,她现在应该叫李志婷的,吴咏梅的温和让她有了勇气,她现在不像刚开始那样瑟瑟发抖,可以直视吴咏梅的眼睛了。

吴咏梅轻轻拍了拍她瘦削地后背说:“放心,我的孩子,没有人可以强迫你,一切都是你可以选择的,现在,你听不懂我的话……不要怕,我保证你以后可以决定自己的将来……”

建国安董事故意做了一个无语问苍天的动作,表示对她的不满。

吴咏梅拍了他一下,说:“不许你这样子,别学李子强那样,总是强迫别人接受他的一切,那不好!”

第一百六十五章 恶性竞争是个伪命题

在天色完全黑下来之前,他们三个终于回到了赤嵌农业基地。

热兰遮城到赤嵌农业基地的公路,现在越来越平整了,当然这也是因为多日来没有下雨,而且汉唐集团的机动车大部份都停运了。

汉唐集团的双轮手推车和明人农民们的独轮车,对土面公路的破坏能力还不算太够,何况有些重点路段都用三合土铺垫。

那三合土是由石灰、黏土和细砂所组成,它们的比例是1:3:6,都分层用石碾碾压过。

这里早晚都要上马水泥公路和路灯,但现在时候还不到。

此时赤嵌农业基地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浓浓地酒香味道。

夫妻俩知道这是赤嵌酒精厂开槽了。

其实早在汉唐集团来之间,这里就有用糖蜜生产加工酒的小作坊。

当时,吴咏梅来到这里后,在建国安董事的陪伴下,去了那家造酒的作坊,那儿不是荷兰人的财产,是本地一个小商人开办的,汉唐集团的人没法子没收。吴咏梅只是要看看这个时空的酿酒方法。

当时,他们夫妻两人在郝刚的护送下,很有礼貌地参观了小作坊。作坊主自称姓张,脸上一团和气。

吴咏梅当时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古老的一种多级连续发酵法,它非常适用于液体发酵。

只见那帮子明人使用了三个加盖的大木桶,每个大概都有2.5米直径,1.7米高,同时明人们把它们之间用打通的粗竹串联在一起。由于它们三个都不在一个平面上,呈阶梯形。这样,那些液体可以在发酵后,自然地流入下一个木桶,继续发酵。

吴咏梅想了一下这种结构的好处。

明人们这样做是把前两个发酵罐作为主体罐,在酒母与基本稀糖液连续流加的条件下,使酵母处在对数生长期,以便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动能力,从而使发酵在一开始时便能达到主发酵期,这样,也许发酵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这一切当然只是吴咏梅凭借自己专业知识的解读。

小作坊老板也许另外有自己的解读,只不过当建国安董事放下手中的dv,认真询问他时,他却是一脸的闪烁之色,只是说祖宗就是这样传下来的,他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

当时,建国安董事在心里骂了一句,狗逼样子,谁会在乎你的什么秘法。

建国安董事当时的脸色不太好看,至于嘛,这个民族有太多的技术,就是在这样的祖宗秘籍中留失了!

吴咏梅当时笑着拉了他一下,不用多问,看看就行了。

她一开始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加温的?

走近了看,才发现原来是陶瓷缸底,这也就说明了,明人们最大的发酵罐只能达到这个水平了。大件陶瓷的加工水平限定发酵的发展水平。

吴咏梅看见他们在竹管和木桶的连接处还涂抹了树胶,以用来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她不用碰就能看出那个盖子很重很重,三个成年人都难以打开吧?

他们又是怎么控制发酵温度的呢?吴咏梅看到那个烧火之人,不停地用手背去碰那个缸体,她明白了,这是靠经验啊。

当时,吴咏梅认真查看了一下他们的生产原料。

最新章节请到yushuge.vip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