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敌在扬子桥 求收藏(1 / 2)
ps:看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大运河两岸的平原,现在已经笼罩着一层深秋的颜色。放眼望去,尽是枯黄,无比萧瑟。
如此季节,倒正是兵家征伐的好时候。
从扬州通往扬子桥的道路上,十余骑宋军骑士,正不顾马力地沿着运河策马狂奔,看见远处翻滚的旗帜和浩浩荡荡列队而来的大军,更是挥鞭猛抽了几下,驱动胯下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的战马再一次加速前进。
“报……”
人马还未到,呐喊的声音已经远远传来。他们是宋军的探马游骑,昨天晚间就奉了贾似道的军令,沿着运河一路向南去打探扬子桥一带的战况。蒙古大军是昨天黄昏时刻“突然”抵达扬州桥附近,还有两三个蒙古千人队一下插到了扬子桥和瓜洲之间,切断了扬子桥城内那位官拜保康军承宣使的宦官董宋臣退往江南的必经之路。
宋朝的宦官其实没有多少势力,人数之少更是历朝之最。宋太祖时期所用宦官不过五十余人,仁宗时期给出的限员是一百八十人,哲宗时代又减少到千人,到宋徽宗时期宦官人数有所增加,但是到了南宋人数有再一次减少,孝宗时期以二百五十人为额,一直传到官家赵昀都没有再增加。
但是宋朝的宦官升到一定的级别后就会转武资,成文重武轻的大宋武官中的一员!而这些宋朝没卵子的武官还不一定是挂名的,整个宋朝是很有一些带兵打仗出名的宦官将军,仅仅是入传的真会打仗宦官将军就多达18人!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徽宗朝曾领枢密院事,统帅大军伐辽的童贯。
虽然童贯伐辽的仗打得不怎么样,但总归还是真知兵的,可是南宋的那些挂着承宣使、观察使名号的大宦官对兵事可就一窍不通了,因为自宋廷南渡开始,便没有领兵打仗的宦官了。官拜正四品保康军承宣使的董宋臣也不例外,别说领兵打仗了,连战场都没有上过一回,也不敢上!这回被官家赵昀派了个点人头的差事,而且刚一过江就被蒙古人围困在了扬子桥,连跑都没地儿跑,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不过还算走运的是,蒙古人只是围城,并没有攻打,显然是打定围点打援的主意,拿这位董宋臣当个鱼钩,想钓出贾似道这条又奸又滑的大鱼了。
一个游骑队将在贾似道的帅旗下勒住战马,翻身下来就在贾似道跟前扑通跪下,大声报告:“相公!相公!鞑子兵已经将扬子桥团团围住啦,足足好好几万人,还有万余鞑子骑兵!”
听到有上万鞑子骑兵,围在贾似道身边的诸将和幕僚,都暗自吸了口凉气,只有奸臣本人还镇定自若,轻轻一挥手:“知道了,下去领赏吧。”
“诸位,”奸臣的目光四下一扫,将诸将面部细微的变化尽收于眼底,淡淡一笑,“官家的天使就在扬子桥,正好亲眼目睹我等如何摧破北虏大军,诸位的功劳,立时可以上达天听,如此可好啊?”
还别说,这奸臣真是有几分大将气度的,怪不得可以让蒙哥忽必烈都在他手底下吃亏。
陈德兴也在诸将之列,听了贾似道的话,暗自点点头,便带头高呼:“某家愿随相公破北虏于扬子桥!”
“某家愿随相公破北虏于扬子桥!”
一众武夫连忙跟着呼喊,还真有几分士气高昂的样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