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奇葩的公司(2 / 2)
不过口译对杨果来说还不是很现实,虽然赚得多,但这跟去上班没什么区别啊,都要在外面跑。杨果主要还是关注笔译。
笔译是千禧年之后,信达公司才开拓的一个疆场。先前说它是一朵奇葩,是因为它没有跟其他笔译公司那样笼络了一大批正式员工。它为了打开市场,采取的经营模式有点类似小说中的佣兵工会。
简单来说,那就是信达公司搭建了一个平台,译者们就像雇佣兵一样,在上面注册自己的“佣兵”身份,然后别的公司如果有翻译的需求,那么就可以通过信达公司发布任务,而译者就可以挑选适合自己的任务来做。如果通过了信达公司的审核,那么任务的“赏金”就会打到他的卡上。当然了,“赏金”的价格还是要按照信达公司的标准来,而信达公司也会对手下的“佣兵”们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成。
信达公司凭借着它在口译市场的人脉关系,拉拢到了一批优质的客户资源,这样它发布出来的任务也是回报非常丰厚的,这也吸引了很多译者在上面做兼职。要知道,信达公司跟译者的关系是很简单的,并不像别的公司那样有业绩要求,译者有时间就接任务,没有时间也可以不理睬公司。所以它有很多注册译者都是来自别的翻译公司的,他们冲着丰厚的回报而来,只要不被自己老板发现,那他们还可以赚到不少钱呢!
如此循环,信达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也渐渐地做到了供求平衡,每天有很多公司或个人会在上面发布翻译需求,也有很多译者在上面接到了翻译活。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它在笔译市场又隐隐有成为业界巨头的趋势了!而其他翻译公司也无可奈何,他们知道尽管明令禁止,但自己公司的员工还是有可能会在上面给别人打工,而自己却找不着证据。
杨果还发现,信达公司对译者们的抽成也是不一样的,它对注册的译员进行分级,分别是:见习译员译员铜牌译员银牌译员金牌译员。越高级的译员抽成就会越低,分别是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十百分之五。打个比方,如果见习译员完成了一个标价一百元的任务,他只能拿到六十元,而如果换成是金牌译员,那他就能拿到九十五元!相差悬殊。
当然了,信达公司的任务也是分级的,译者们不能越级申请等级更高的任务,也不能跟低等级的译者抢钱。像见习译员的都是一些小任务,比如像个人简历翻译之类的。等级越高,自然任务会越难,但每一单的收入也会越高。
见习译员到译员,只要任务通过审核达到一定数量并且通过率达到一定数值就可以升级。信达公司这样设计主要是防止译者们恶意地去接收任务,却又不完成,损害了公司的信誉。要知道,见习译员的任务,人人都可以做,但译员的任务,只要有人接受了,那么这一段时间内别人就看不到了。
译员想往上再升级,那就要通过该等级的考核了,据说是要翻译审核组给的一篇文章,通过了才可以升级。当然了,他们也不怕译员作弊,如果之后两次任务,译员表现出来的水准远远达不到该等级的要求,那么这个号就会被拉入黑名单。
铜牌译员往上,越高级越难,但也是越赚钱,且不说公司的抽成了,银牌的每千字两百,金牌的每千字三百,这价格远远不是普通译者能比的。而且,要知道,金牌译员虽然说千字三百,但是这只是最低价格啊!有些加急的任务或者给钱慷慨的公司,给出的价格可是远远超过了三百。
杨果发现,原来信达公司这个平台其实就是一个大大的金字塔,金字塔顶端的,都是一些非常有实力的译员,这些才是信达公司的根基所在,他们靠这些译员吸引了大量优质的客户,也获得了业界的名声。然后底层大量的新手或者说翻译爱好者,也可以消化高级译员们瞧不上但总值又很庞大的碎片化翻译市场。
虽然信达公司赚不到高级翻译的钱,但他在金字塔低端的译员身上可是赚得盆满钵满。虽然信达公司的抽成有点高,一单赚得不多,但胜在简单高效啊!而且还能磨练自己的水平,所以高校里的学生,还有一些懂得外语空闲时间又多的人依然趋之若鹜。
不过,杨果不愿意在见习译员还有译员上面花费时间,甚至他连铜牌译员都瞧不上。看了一下银牌译员跟金牌译员的例题,杨果觉得,自己的水平应该跟银牌译员差距不大。
杨果不准备立刻就申请成为信达公司的“佣兵”了,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杨果想自己先好好准备一番。既然业余练习都能触摸到银牌译员的边缘了,为什么不再努力一把,争取坐上金牌译员的宝座呢?
当翻译,杨果也要当最好的翻译。杨果相信凭借着自己聪明的脑袋,自己一定可以坐到金字塔的顶端!
杨果关掉电脑,翻箱倒柜,从床下找出了好久没用的翻译书籍,有些是大学时候的课本,有些是当时一时兴起而买回来却没有看过的翻译名家的教程,在毕业后,杨果没舍得扔,都塞到了床底下,没想到现在又派上了用场。
擦干净上面粘着的灰尘,端坐在了书桌前,为了不影响琪琪的休息,杨果借着台灯发出的淡淡黄光,翻看起了手中厚厚的理论书,他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仿佛这一刻又回到了青葱的学生时代。
窗外霓虹涂抹了夜色,枝叶的婆娑,夏蝉和车辆的啼鸣都被厚厚的砖墙阻隔。房间内只剩下两道频率相似的呼吸,还有书页轻轻的翻动声,这一夜显得格外的宁静和安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