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侃侃而谈(2 / 2)
“本来彻底理解就不容易,贴合着原作照模照样地表达更加困难,何况,照模照样的翻译,未必能够获得译语读者的欢喜。”杨果淡淡地说道,“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国家历史上有那么多优秀的文化古籍经过翻译之后,并未能够被其他国家的人所接受的原因!所以,我在做翻译的时候,也在思考怎么样寻求突破,这虽然不容易,但是或许我论文中提出来的变译理论能够给大家一点点启发。”
“在陈述我的理论之前,我想先申明两点。”杨果笑了笑,说道,“第一,这个理论并非是我首创的,而是受到国外德瑞两语互译古梵语翻译的理论启发,而重新总结出来的!第二,这个理论,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或者可以说适用的范围很窄!”
“它会对使用这个理论的译者素质要求很高,需要有对多个语言的高超的把握能力,也需要译者有很强的再创作能力。假如大家是站在大众的角度去评判我的理论,那大家就没必要听下去了。”杨果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态度是很谦虚的,语气也很平和,但是字里行间,体现出了他对自己强大的自信。
台下这么多前辈,杨果说了这句话,其实是有些冒犯了,不过,大多数人仅仅是皱了皱眉头,没有说什么,他们很认真地听下去,想看看杨果自信的根源在哪!
“为什么要求这么高,这是有原因的!”杨果笑道,“像德瑞双语的互译,两个语言本来是同宗同源,虽然经过历史的改变,但是毕竟差别不大,所以两个语言的译者能够很轻松地达到同时精通的水平。这也让他们的变译成了可能。”
“汉语和西方的语言语法大不相同,包括行文风格也是顺逆不一。类似于角度甜度,我们可以用翻译度这个词来解释,我们译者做翻译的时候,假如翻译度不足,文句就像是翻跟头没有翻成功而栽倒在地上,或者两脚朝天,或者拐了脚站立不稳。所以想要达到运用变译这个理论的水平,那就需要我们译者同样要有很高的语言水平和再创作能力!”
形象的比喻,总比平铺直叙更能够让人容易接受,杨果举了一个翻译度的比喻,便让会议厅里面的气氛好了不少。
杨果继续他紧密的讲述。大家主要都在倾听,全场只有陈宗岱有这个闲情逸致去注意自己弟子演讲的一些细节。别的不说,陈宗岱对杨果完全脱稿的演讲就捏了一把汗。
之前陈宗岱有让杨果把稿子打出来,但是杨果说他都记住了,不需要带稿上场,一开始就决定放手让杨果飞翔的陈宗岱没有再说什么。
但是如今看来,这个小子居然真的脱稿了,而且侃侃而谈了这么久,居然还能够不犯一点错误!陈宗岱居然心中对自己的弟子产生了一丝佩服,他自己当了这么多年老师,讲课演讲也不下千场,他都无法做到完全脱稿——至少要带一个大纲,可是杨果做到了!
脱稿演讲比照着稿子念更有魅力,不时的眼神交流,这也稍微弥补了杨果在演讲中不太恰当的流程安排。
记忆力好的人真的好让人羡慕啊!
(求月票,求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