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2)
学校那边意外的好说话,原来很多外地学生暑假都没走,竟然还有校内补习班这不科学,教委明令禁止的!这不公平,这是单独开小灶好伐?而且为毛她不知道?好吧,以前的她确实不关注这些。
于是陈长卿比预想中的还要早的离开了,李凤丽死活要开车送她去火车站陈长卿没敢说是不太信任她刚考出来的驾照,还好,后来还是她老公开的车。李凤丽和胖小子跟她都坐在后排,胖小子数度打算用口水给陈长卿洗脸,让她想亲近又不敢。怕想起自己前世的儿子,唉,儿女都是债啊。陈长卿吐槽一句就甩开低落的心情,挥挥手帕不带走一片云,但带走了一箱子衣服和一书包学习资料。
回到a市,陈长卿才发现自己踏实下来,这就是所谓故乡的魅力吧,别处再好再美,总让人不踏实、不安心。这里即便是有很多不待见的人,但依旧给人不同别处的亲切感。啧,那要不要在这里买个房?
跟着林梓业没几天,就已经惯性买买买的陈长卿忘记了,她的存款还剩堪堪4万元,还得包括学费生活费买不买房,对现在的她来说真是想太多。
高中的校园似乎比她上个月离开时变得更小了些,陈长卿顾不上感慨,就带上遮阳帽,拉着行李箱,背着超重的书包,奔向宿舍楼。宿舍楼离校门口徒步最起码二十分钟,看门大爷竟然还不允许出租车进,真是。别跟她说什么校规啊,于潇家的车哪次不是停在宿舍楼下啊,哼,这势利的社会啊,连看门大爷都不能免俗。
宿舍里果然没人,他们宿舍四个人都是a市的,貌似对床下铺的钟兰是a市市郊的。虽然他们班那群中二傲娇的小姑娘里,也有不少看不起她的,把她归为农村来的。但是记忆里,过不了几年人家就是妥妥的拆二代,大学一毕业身家就有n套房,把那些重点大学的同学们,远远的甩在了起跑线后面。
陈长卿并没有急着收拾衣物,虽然觉得转文科应该也不会换寝室,但还是等办妥再说吧。因为在电话里已经跟班主任报备过,所以她就直接去了办公室。与学生这边的不同,办公室的老师还真不少,当然,大部分都是高二的带班老师。
陈长卿?你过来,跟我去校长室。周老师可能刚上完课,看到陈长卿一进来就先喝了口水,然后喊她走人。
校长室?不要吧,转个文科而已,还要惊动一把手?她又不是国宝尖子生。陈长卿觉得有些郁闷,这事情走向不对啊,还有校长同志也太敬业了,放假也不休息。
想好了?高考可是还剩不到一年,文科虽然看起来任务轻,但是人家文科生背得资料比你们多多了,你这跟人家差一年的任务量啊。周老师虽然电话里已经说过了,但还是不放心。虽然这女生不是班里拔尖儿的,但第二名进来的底子还在,高三再冲刺冲刺,一本是没问题的。
谢谢老师,我都想好了,再说理科我是真不开窍,还不如全力攻文。毕竟我文科底子还行。陈长卿乖乖牌道,说实话周老师还真是挺不错的,虽然经常对她,嗯,怒其不争。但绝对是个好老师,转文科后就不知道有没有好命碰个好老师了。貌似他们这一级文科只有两个班,一个快班,一个普通班。
她应该进文二普班吧,啧,虽然有点二的感觉。但她喜欢普班的氛围,虽然没进过快班,但是下课路过时,那种依然没人乱动的肃杀气氛,太不符合她陈长卿的性格了懒散随性的性格。重生后更加变本加厉的肆意随心,就更不适合给人家好学生们添乱了。
校长办公室在走廊的尽头,一般学生是绝对避之唯恐不及的,当然这整个楼层,大家都是走避的,能不来绝对不来,因为都是老师办公室区域嘛。
陈长卿不太记得校长的模样和姓名了,还好有职称,恭敬的喊了校长好后,她继续装乖。暗自揣测这位地中海大叔,到底找她干嘛?
校长同志很快就给她解惑了,小同学,你突然转文科跟家里商量了没有啊?
陈长卿愣了愣,难道还得家长同意,这也忒麻烦了。校长,我18岁了,可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回轮到校长发愣了,然后招了招手,然后拨了个电话,递给她。what?难道校长认识她爸?结果当然不是,电话那头是廖大哥,问了她确定想好了?成绩确定跟得上?得到肯定答复后也就没再多说什么。就说张校长是他曾经的老师,学校里有事儿可以找他。还有,开学前去家里吃饭。
挂了电话陈长卿还有些傻,这是什么情况啊,廖大哥忒牛了,有大boos做眼线啊。但吐槽归吐槽,心里还是忍不住发暖,今生真像是上帝给她的补偿,重生以来遇到的每个人都对她心存善意。
作者有话要说:我想我们都会遇到温暖我们的人,我遇到了温暖的张三李四??小天使你的名纸好个性,谢谢你的地雷和鼓励^o^我会努力的,加更送上
☆、住校
校长又勉励了她几句,让她用成绩来证明她的选择。然后就打发她走了,周老师领着她去了文二班主任那,就像是交接一样,送到人就走了,因为下堂课就要开始了。
文二班主任也是位女士,教语文,但陈长卿还真没注意过她,因为并不教他们班。我看你的语文成绩还不错,地理政治是弱项啊。刚好,反正所有科目也都差不多讲完了。直接跟着我们班插班复习吧,反正也没几天就开学了,钱就算了。
这位老师看起来就是个利索的,果然说话也是雷厉风行,说完就要领着她走,看似要去上课不要啊亲。
崔老师,我能明天再开始上课吗?我家还有些事儿,对了宿舍不用变吧?陈长卿赶紧出声阻拦。
崔老师推了推黑色金属边眼镜,说道,不用变,抓紧处理完归队。还有,现在一班二班和在一起上课,明天直接去一班上课,跟正式上课作息一致,不许迟到早退。然后挥挥手示意她可以退下了,然后也匆匆上课去也。
啊,这位老师的节奏忒快,陈长卿一句话没来得及回,就被挥退了。然后她也没什么时间磨蹭了,本来想把行李箱里的衣服放进不算大的衣橱里,结果忒脏了。扔了一批穿不着的衣服,大都是小很多、穿得很旧了的。然后只有几件于潇的留下来,真是悲催。
所谓衣橱其实就是一个嵌在墙里的木箱子,正面也就一个21寸电视大小,不过深度将近一米,真是不是一般的不实用,而且不通风,衣服即便是洗干净也是一股子怪味。更何况,四个箱子一竖排,她的是最上头那个,不好拿不好放的。
陈长卿决定弃之不用,开发衣橱上面的空间。她的上铺刚好挨着衣橱顶层,与房顶之间有个不小的空间,以前都空着,因为嫌脏她还铺上了一层报纸。
犹豫半天,她又把扔出去的衣服捡回来几件当抹布,还好为了与别的垃圾区别,她用塑料袋放在一边了。这也算她的习惯,不穿的衣服都是打包好,放在垃圾回收区,自有需要的人去捡。
又拿了一条真丝围巾当口罩,陈长卿就打扫起来,一些不用的书本,比如物理化学,2333都先放进了衣橱,其他大部分物品都被她放到了垃圾桶那儿。毕竟那脏兮兮的破洗脸盆,她是真心用不下去的。
直接把床单铺在衣橱顶上,再把行李箱弄到上面,大小刚刚好能摊开行李箱,这样拿衣服也好拿。床尾墙上每人都有的木头小书架,也都打理干净了。只放了以后需要的书,大部分除了课本就是带回来的那一堆资料了。
然后又打扫了下宿舍,毕竟明天她就得用了,然后提着大包的待洗衣物回家了。很好,家里没人,直接把衣物都塞进洗衣机,然后就去洗澡了。等都洗好了,也不等衣服干,没那个时间,也懒得见他们,留了张字条就拎着半干的衣物走人了,又从门口超市买了些日用品。
然后狠了狠心,打车回学校了。
在出租车上啃着面包的陈长卿,心里偷笑,不知道后妈看到留言会不会气疯。要知道,她不光用了那么多水电,还拿走了她两条漂亮床单,一个不知道谁送的枕头和枕套。其实本来她是想自己买的,但买了也得洗过才能用啊。
当然,留言也要够艺术才行,要不然,不给生活费怎么办?虽然她自己有,但是,财不漏白。一分不要不是明摆着里面有猫腻嘛,所以,留言里一面道歉,拿床单应急,因为突然提前上课。另一面委婉提醒,下周她回来拿生活费。她真是机智,必须给自己点赞。
回到学校的时候才下午两点,面包不顶什么事。所以,放下东西,把湿衣服都晾上,陈长卿就去了学校对面的小吃一条街。这条街说是他们这所高中养起来的都不为过,因为这附近除了这所学校周边都是农田,让这群青春无极限的少年少女们,连想闲逛的地方都没有。而且小吃街上绝对不允许开网吧和租书屋于是,升学率不高才怪,只有考出去才能得自由啊。
小吃街上开门的不多,暑假嘛,不过那家全国遍地的兰州拉面,依然敬业的开着。陈长卿很怀念地点了一份西红柿牛肉炒面,果然味道浓郁可口。不知道为何,只有在清真拉面馆才能吃到这种独特的味道,应该有什么独家秘方吧。
吃饱喝足的陈长卿又回了寝室,把临走前晒在阳台上的被褥翻了一面继续晒。然后继续清理宿舍,其实她们宿舍保持的还不错,都是挺自觉的姑娘。或者说还是爱面子的年纪,都利利索索的。最起码大学里最容易出现的极品舍友们,这个时候还比较少见。
用打来的热水又擦了一遍桌子,拖了一遍地,感觉清爽多了。本来还想帮于潇挂上蚊帐,换上床单,但还是算了,她们回来上课还得两周后呢。忙活完了,却不是很想学习,四人共用的长条桌子上似乎有些光秃秃的。有条桌布就好了,省得看得斑斑驳驳的伤眼,但是,她已经没有床单可以浪费了,算了,这又不是自己家,讲究个什么劲儿。
然后又看向窗外的阳台,阳台也是公用的。不过是整个楼层公用,还好阳台够大,几乎是围着楼层一圈,所以,一般默认都是自己寝室对应的那部分阳台是自家寝室的。当然今天这一整层都是她的,然后,她又去把被褥挪了地儿,离得她那些晾晒的衣服远远的。然后又蒙着纱巾,开始用晾衣撑,拍打被晒的软绵绵的被褥们。
还好四层也算有点儿小风,要不然那灰尘差点儿让她坚持不下去,恨不得一气儿全扔了。她陈长卿两辈子也没洁癖的啊,真是果然年纪越大越矫情,这时候就妥妥的暴露真实心理年龄了。
还好,被褥没想象中糟糕,貌似学校还是有良心的,最起码不是黑心棉,拍打拍打,再也出不来灰尘后,陈长卿就让它继续晒,晒一会儿就翻过来继续拍打,然后继续晒。
算算时差,陈长卿给某人发了一条短信,拍打被褥发泄中,很过瘾,你可以试试。既锻炼了身体,还放松了身心。最后还能获得有太阳味道的被褥作为奖励,大善。
发完她就继续去锻炼身心了,然后想起还没晒刚擦过的凉席,凉席当然也是新买的她真的没有洁癖,是原先凉席太旧了。忙完就发现某人已经回短信了,很短,但让她笑喷了。闻之,十分之欣羨。然,窗外龙王洒泪,床上无半条被褥。
笑完,回复,这,真是个悲伤的故事。挺住。
最近他们已经习惯了短信交流,感觉倒是比天天见面时说的还多,总觉得距离也更近了几分。这就是笔友的魅力啊,以文交友,对华人最适合不过。记得手机流行起来,尤其是国内也与世界接轨时,全世界都被华人的发短信量惊呆了,难道华人用的不是电话,而是记事本吗?
对此,华人只能嗤之以鼻,尔等蛮夷,怎能体会我们以文会友,以文传情,以文那啥段子的情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