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卷终(1 / 2)

加入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欲书阁]https://yushuge.vip最快更新!

沈鹤所云并无多少惊世骇俗之处。

自古以来,汉字几经演变,到得如今,与古代象形文字已然相去甚远。

不过简化字体,尤其是所谓的通顺行文,并非那么简单,这可以说是一个繁冗巨大的工程。

而通顺行文,也过于笼统,属于可大可小的范畴。

而在这样一个时机,这位皇帝宠臣上书延及此事,真的很难让人相信,这是沈鹤自己的意思。

此事和科举改制看似无关,但只要往深了想一想,就能明白,两件事其实相辅相成,完全可以并为一处考量。

皇帝陛下要在文治上下大功夫了,这是许多朝中重臣听闻此事后的第一个想法。

实际上,这对于文人而言,是一件好事。

因为自成武皇帝登基以来,用武于天下,战事频密,武功盛极一时。

而反应在朝堂上,武臣们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足,到了成武七年,终于来到了一个巅峰,京师两大门阀世家,在与武臣们的争斗中,完完全全的败下阵来。

一直以来,文臣们对武臣的优势,也在此番风波当中,丧失殆尽。

此消彼长,如今朝中武臣正在进一步谋取尊位,差不多已经涉及到了方方面面,长此以往,自古以来形成的以文制武的局面,将不复存焉。

好在,当今陛下春秋正盛,不然的话,以大将军赵石为首的武人们会做出什么事情来,没人能够预料。

如今,科举改制在先,又有推波助澜之人,虽说前途必定艰难万分,但也显示了皇帝陛下对文事的重视。

利弊之间,很难说的清清楚楚,但在成武九年初,朝堂上的文臣们是极为振奋的。

前途未卜。却有大文章可做,做成了,便是流芳千古,不成……怎么能不成?有着皇帝陛下一力支持。武人们也不会在此事上作祟,甚至于还会鼎力相助。

毕竟,从景兴年间开始,大将军赵石等人,便是最为坚定的革新一派……

这样一来。文武同心,皇权鼎盛,再多的艰难险阻,也不足为虑。

成武九年二月,礼部郎中沈鹤的奏疏被下发中书议决,月末,中书议决,回奏于宫内。

三月,成武皇帝下旨,晋齐子平。为国子监祭酒,文章阁大学士,与翰林学士沈白等人一道,主持修订大秦文字,文理事。

由此,也拉开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文字革新的序幕。

与此同时,朝廷谕令接二连三到达各路,科举改制也终于从大秦朝堂扩散向了地方。

此时,成武鼎革,也就此达到了一个高潮。文武两道,在野心勃勃的成武皇帝加力推动之下,齐头并进,席卷大秦属地。其中恢弘壮阔之处,难以细表。

成武九年五月,出使后周的使节归来,带回来的消息并不算美好,后周上下,虽有动荡。动静却不能说大。

后周……嗯,应该称之为宋了,宋人朝堂内外重臣,大多在静观其变,使节走马观花,却是不能一一探及。

也就是说,宋人几乎是悄无声息间,便完成了改朝换代。

这对于大秦来说,不算好,却也不能说坏。

但攻宋一议,就此作罢,而且,宋人也惧秦人趁机来攻,许诺今后岁币,再加一成,以换秦人息却来犯之心。

七月,大将军杜山虎终于回京述职。

段从文,领河中宣抚使之职,率兵镇守河中。

拖了一年多,大将军杜山虎终于辞去兵权,回到了长安。

之所以拖了这么长的时日,一来呢,皇帝陛下犹豫不决,二来,京中事故频出,加上去岁大秦有挥兵东向之意,需要杜山虎这样的老将坐镇河中,以窥时机。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杜山虎本人的意愿,借交接军务,安抚各部大军之机,拖延时日。

不过最终他没有等到最后一丝留任的时机,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事,所以,也只能黯然离任回京述职了。

最新章节请到yushuge.vip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