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文明发展的基础(2 / 2)
“福份不福份的不敢说,我做这件事情也有我的目的。”摆了摆手的李安然,说道:“这水车一物,其实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真要说起来我只是改良了一翻而已。”
“可恰恰只是这一点改良,就能利用原本只是用来运水、灌溉的水车延续出磨坊、织坊以及其它的做坊。而这一点改良,也让这些工坊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成倍地提升。”
“至于水井也是,不用那种打井的设备,将打井一事变得轻松了许多。单单只是一个简单的压力设备,一个井轱辘,就可以让原本辛苦的取水过程变得简单高效起来。”
“还有那曲辕犁,只是简单的对老犁进行适当的改动,就能让耕田的效率成倍地提高。相信采用了这种新犁,还有水井水车,如果不是蝗灾,相信辅机的庄子今年也会是个大丰收吧?”
面对某人所说的这番话,长孙无忌并不需要去多想,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这话没有半点的虚假之处。不说逍遥山庄里的水车工坊,光从自己家庄子里的效仿结果中就能一一应证对方话里的所指出的那些事实。
“其实,辅机可知,这水车一物并非我独创,早在三国时期的魏朝就已经有所记载。但此物一直到我出现之前,却并没有推广开来,这又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长孙无忌问道。
“一门新的技术出现,能否被接受并且推广开来,需要符合三个条件。”竖起三个手指的李安然,笑道。
“愿闻其详。”知道此话非常重要的长孙无忌正色道。
“第一,技术好不好是关键。就拿这水车来说,魏朝时期出现的水车又叫翻车,与我拿出来的水车有着很大的区别,虽然也能起到取水的作用,但效果却并不算好。”
“第二,一门好的技术,想要发挥出它的作用,还得适应不同的地区和需要。就拿我这水车来说,可以根本使用的地点,做成大的、小的、竖的、横的、高的、矮的等等。”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一门好的技术,得有人愿意传授出去才行。可老话说得好,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为了能让自己不被饿死,那些当师傅的总会留上一手以防万一。”
“要说这种做法其实也并不算错,毕竟这当学生的难免是良莠不齐,而且俗话说得好,法不轻传,真要这么轻易传出去了,一个不好却是很容易引起很大的麻烦。”
“可往往很多当师傅的,一味顾忌这、顾忌那,直接就导致一些原本很好的技术渐渐失传。这也是为什么水车早在魏朝就出现过,可为什么到了大唐却依旧没办法推广开的缘故。”
“而这种保守,除了无法让更多人受益之外,同时也阻碍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就象我之前说得,魏朝时期的水车光是在运水浇灌方面就比你我庄子上所用得差了很多很多。”
“更别说我们所用的水车,除了这两种基本功能之外,还可以用在磨坊、织坊甚至是铁匠等工坊方面。就象最原始的文字,发展到今天已经变得更加博大精深了一样。”
“当初圣人也曾问过我,说世俗之人能否学会制造诸如电动汽车这样的法器,我当时没有回答。现在我可以给辅机你一个明确的答应,不止能,而且还能做得更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