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真彩云之南二(2 / 2)

加入书签

“本官在朝廷的奏报里看到,你们这个矿在南中的诸多铜矿中算是最大的了,人也是最多的。所以这里就成了本官本次南中之行的第一站。那么,你们这个矿,每年产值几何呢?”

“大司马,去年因为是刚刚开始。所以产量极小,这个且不去说他。今年从七月份开始,产量开始恒定了。基本上如果在不继续增加人手的情况下。本矿每个月的紫铜(纯铜)产量是一千石。此外,由于此矿乃是铜铁锡合金矿,所以,除了紫铜之外,每月我们还能产铁三百石,锡一百八十石。”

西汉时代的五铢钱质量比较好,它不光是货币单位,而且是度量衡单位。自吕后改良币制以来,西汉的五铢,每一枚基本都是8克左右。其中含铜量为6克,铅锡合金量为2克多一点。而且每一枚五铢的边缘都有压圈——防止有人从铜币的边缘刮铜料下来。

东汉的五铢就不行了,大概一枚只有3.5克到4克左右。含铜量也只有3克左右。到了汉灵帝时期,那五铢钱是越做越轻,到了董卓执政时期,劣质五铢达到了巅峰:一枚只有0.5克。含铜量不足0.1克。

至于蜀汉政权嘛。刘备那个死不要脸的也比董卓好不了多少。他刚刚进入益州的时候,为了鼓舞士气,对麾下的士兵说,打下成都后,刘璋府库里的东西我不要了,全部给你们!结果等他接手益州后就成了个穷光蛋。于是他在刘巴的建议下发行值百五铢——一枚顶汉代五铢百枚用。其重量是多少呢?0.8克!这样的渣渣货币除了政府强制购买民间物资,抢老百姓的钱以外,那是完全不能正常流通的。

到了诸葛亮时期,蜀汉政府还是一度老老实实的去制作五铢钱的,一枚蜀汉五铢的重量也恢复到了东汉时期的3.5克左右。但由于诸葛亮并没有穿越者的地理知识,所以蜀汉一段时期以内,一直铜料不足。在历史的本位面上,蜀汉的五铢钱和曹魏的五铢钱比起来,体型小,厚度大(里面的铅锡加的多了,太脆,不把厚度搞大一些很容易就断了),铜币的颜色极为晦暗。而且随着后来陈袛执政,为了拿出大量的钱粮供应姜维北伐。蜀汉的五铢钱又开始减量,从3.5克一路下跌。最夸张的时候甚至出现了0.2克的五铢钱……也因此曹魏和东吴都不接受蜀汉的五铢,搞得关彝在涪陵郡的时候,经常要动用外汇(曹魏五铢)去买东西。

现在关大司马又开金手指了嘛,提前把滇铜给弄了出来。蜀汉终于不再受缺铜之苦了。

“嗯,一个月产纯铜一千石,那就是两万七千公斤,折算成克就是两千七百万克。按汉代五铢的标准,每枚五铢用铜三克。光是这里的产量,每个月就可以铸币九百万枚。一年下来就是一亿零八百万。南中这边十几个矿,一年的产出大概能保障朝廷每年新铸币十亿钱。”

这个量不算小——他是每年新投入市场的钱。但也不算多——和关彝即将要做的北伐比起来,十亿钱?要不了多久就花光了。

不过,这差不多已经是这个时代滇铜产量的极限了。哎,慢慢来吧,北伐是最近几年的时期。但是滇铜的生产却是可以持续几百上千年啊。

“子明啊,现在你们的生计过得怎么样呢?”

“嘿嘿,劳大司马过问。草民们现在还是过得很不错的。”

“呐,你帮我算算账,究竟怎么个不错法?”

“是这样啊大司马。这紫铜呢,我们现在主要卖给糜家商号和射家商号。他们给的价格都是一样的。每石紫铜两千钱。此外还有铁、锡什么的。这个卖得便宜,一石也就七八百钱吧。总的算下来,我们这个矿里,每个月的收入大概是二百五十万钱上下。按照朝廷的规矩,我们要缴纳三成的矿税。实际拿到我们手上的是一百六十五万钱左右。我们这里北来人和本地人,一共两千四百个兄弟,每个人每个月平均分到手里的就是接近七百钱。七百钱啊!这些年朝廷实行三十税一和占田令,粮价已经降到了一百钱一石的水平。也就是说,我们的收入每月可以买粮七石!这样的收入,不光一个人可以活得很自在,而且供养一家人也是绰绰有余了!”

这个话关彝信。蜀汉和以前曹魏的士兵,每年的俸禄也就是五千钱左右。粮价没有降下来之前,一年的收入也只够买入三十几石粮食。和现在一年的收入可以买八十几石粮那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

“子明啊,我听说你们雇佣本地人为你们挖矿,你们一个月才给人家一石粮食?”

“哪有!再怎么也不可能这么低。矿工是个体力活儿,一个月吃下去一石粮轻而易举。我们真要是给人家一石粮,那人家每个月除了吃饭就没得剩了!我们这里薪酬给得最低的,也是每个月两百钱!大司马,这个事情你可以问耿县长。他的人可是驻守在矿上,月月要清查我们的账目好收税的!这点我们可做不了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