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点化孙传庭(1 / 2)

加入书签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炭火滋滋,屋内温暖如春。

孙传庭搓澡完毕,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几杯老酒下肚,渐渐开始倾诉心中不平。

一说朝中奸臣当道,二说崇祯政策朝夕令改,三说……长长令他有心无力,难以发挥所长,殊为可惜。

秦浩明耐心不错,始终笑眯眯的全程听完,偶尔附和一两句,愈发让孙传庭引为知音。

说起来也是人家开始信任他,才吐露长期压抑的心思,不再像前几次一样,时刻提防着自己,这是好事。

“杨文弱心中狭隘,无容人之量,经常对人不对事。高起潜则贪婪无厌,索贿军中将领,令人不胜其烦。

而天子又宠信二人,孙督和卢督过去俱都深受其害,破虏感同身受,只是……”

孙传庭倾诉完毕,犹自长吁短叹,愤愤不平。

秦浩明嘴角含笑,取过酒壶倒满酒,推过去给他,淡淡的说了几句便停下,不知是否继续往下。

孙传庭的性格和人生经历,几乎和卢象升如出一辙。皆生性耿直不善周旋,都遭到杨嗣昌和高起潜的双方陷害。

早在孙传庭还在陕西镇压叛军时,就和内阁大学士杨嗣昌闹得十分不愉快。

杨嗣昌虽然对大明朝忠心耿耿,但是书生气太重,只能高谈阔论,不懂得实际做事的变通。

他十分看不惯孙传庭的作战方式,认为破坏了他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多次以内阁的名义想遥控孙传庭。

奈何孙传庭也看不上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对他的命令置之不理,这让杨嗣昌十分恼火。

这种行为在官场上是十分危险的,毕竟你在外作战,而他的职位比你高,还在皇帝身边活动行走。

还有,孙传庭手下部队的监军是大太监高起潜的徒子徒孙。按照惯例来说,出来一趟应该会有大量的孝敬装进他的口袋。

可孙传庭治军严明,这些太监们出来一趟几乎是白干,这就惹怒了他们的上级大太监高起潜。

高起潜虽然不能把孙传庭怎么样,但是可以对付他手下的那些将军们。

孙传庭率军征战,立功无数,可朝廷却没有任何的赏赐,各级将士没有任何升迁,甚至阵亡将士的家属连抚恤金都得不到。

这就是监军高起潜的“功劳”和“作用”。

崇祯十一年建奴大举南下,崇祯皇帝命令洪承畴、孙传庭二人立刻回援京师。

此时杨嗣昌和高起潜趁机黑孙传庭,他们找了很多理由折腾孙传庭。

没有了锦衣卫的崇祯,就仿佛一个瞎子和聋子,下面说什么就是什么,最后下旨对孙传庭严厉训斥。

并表示孙传庭不必进宫见驾,就在北京城外驻防。

而与他一起到来的洪承畴,其手腕和情商相当高,和杨嗣昌、高起潜的关系都不错,崇祯皇帝立刻派高起潜出城迎接,让洪承畴立刻进宫面谈。

这一举动搞得孙传庭很郁闷,以至于身心俱疲。因此上表称自己两耳已聋,无法继续作战,请求致仕还乡。

按道理来说,孙传庭已经服软准备辞官归隐了,杨嗣昌理应收手。

但是,崇祯皇帝虽然糊涂,但也知孙传庭的本事,不同意孙传庭的辞官请求。

并宣他进宫,准备让他负责河北、河南、山东一带的军政事务,这个职务已经和孙传庭的上级洪承畴平起平坐。

偏偏这时孙传庭犯浑,也或许真的伤透心的缘故,居然辞而不授。

这时杨嗣昌抓住孙传庭两耳已聋的借口,借题发挥说孙传庭在欺君,是因为他之前遭受的待遇,怀有不平之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