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大移民(2 / 2)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愧树。”在如今华北平原的的大部分地区,流传着大愧树的传说。这个听起来有点离奇的传说凸显了朱元璋移民的力度之大,措施之严密乃至严酷。
心思缜密的朱元璋对移民组织得很成功。他居高临下,根据各地的人口密度,确定迁出地,迁入地,由各级官员组织护送,并且发给迁移人口一定量的种子,粮食和农具,以使他们在到达新地区之后能够迅速扎下根来,安居乐业。
从历史作用来说,这次大移民活动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计划周密,组织有序,措施得力,可圈可点。
但是从北迁移百姓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大迁移却是充满了悲苦和辛酸血泪。
民间传说,当时为了防止人们在半路逃归,没登记一人,便在其脚小脚趾上割一道小口子,所以山西移民多为小趾重甲;一路上长绳捆绑,官兵用刀枪威逼着押解上路。
因此人们都养成了背着手走路的习惯,连小便都要报告长官,由士兵解开手,才能方便。所以华北各地,都把上厕所叫做解手。
朱元璋的风格一向强硬霸气,无论是做任何事情都是一贯如此。这次的大移民是强制性的,谁搬谁不搬,搬多远,搬到哪里,都有官府一手划定。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照样得执行,老百姓一点发言权和知情权都没有。
山西历来富庶,兵乱较少,所以人口在战乱中损失不多,因此成了最大的人口迁出地。如今华北,西北,甚至山东,安徽等地的百姓祖上很多都是来自山西。
这样的强制性搬迁,必然会使得许多老弱病残幼的百姓倒在了迁徙途中。因此对于朝廷,对于历史来说是大好事,但是对于这些被强制搬迁的百姓们来说却是斑斑血泪经历。
江川对这一段历史前世读书的时候是有所了解的。但是不过是作为一个久远的历史看客,心中只是哦了一声,发一声原来如此的感叹而已。
但是如今他自己处在了当年朱元璋的位置上,再去看这件事的事情的时候,就有了很不一样的感受。
想来想去,唯有佩服二字。
能够做出这种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大迁徙,非朱元璋这样的铁血君主不可。
不过江川虽然佩服,但是却也并不打算照搬朱元璋的办法。毕竟很多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
他心中也有一个移民计划,但是却并非以强制性手段逼迫普通良善百姓离乡背井迁往他乡,而是更多的用政策优惠加上商业手段去吸引百姓迁移。
这个过程肯定没有朱元璋那么做见效快,但是好处却也是不会让刚刚安定下来的民心再受到动荡。
免税,开荒荒地可称为地主,科举选拔名额的区域倾斜,官府予以补贴和特殊照顾等等这些都是政策手段。
而另外一点,江川则是把目光投向了那些在战争中的俘虏们。这些俘虏既有满清鞑子,也有蒙古人,还有李自成张献忠手下的俘虏们,这些人数加起来也有近百万人口。
虽然说其中很多已经被编入了军队当中,也有一些就地安置成了百姓,但是却还有很多在军中的具体农场之中劳作。
这些人将来一旦达到了劳作年限,便可以成为被迁移的对象。如此,既可以消弭这些人的潜在威胁,又能填补人口稀薄地区的空缺,正好一举两得。
对于俘虏们来说,能有这样的结局已经算是很好了,也不敢再有其他奢求。
具体的大纲是有了,细节方面的东西还需要刘基他们这些大臣们去再商讨拟定。
在圣旨当中,江川除了颁布了对蜀州战后重建的各种措施政策之外,还颁布了对于狄青和西南战区所有参战将士的表彰,论功行赏的事情由西南战区自行申报,总参大都督府核准后执行。
另外,对于事先归降朝廷,阵前反正的李定国和孙可望等人大加赞誉,敕封两人为归德将军,依然在狄青麾下效力,其余有功之人也各有封赏。
在蜀州战局大势已定,剩下的无非是收尾的时候,从辽东战区传来了扶桑国大军开进朝鲜半岛的消息。
扶桑国德川幕府将军德川秀忠带领十五万人马乘坐数千条战船越过海峡,兵分三路在登陆朝鲜半岛,百济国守军溃不成军,节节败退,如今扶桑大军已经攻到了百济国王京附近。
王京被围,百济危在旦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