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勋贵(2 / 2)
东昌之战中,朱棣攻盛庸东侧,不料进入伏击圈,突围中被盛庸包围。张玉、朱能率亲兵向南军包围猛冲救主。朱能负责救朱棣。张玉负责引开敌军,这一引就没再回来。
朱能成功救出朱棣,但杀红眼的南军怎甘心煮熟的鸭子飞了,于是向张玉猛攻,张玉力竭而死。
朱棣即位后称张玉为靖难第一功臣,追封荣国公、河间王。长子张辅初封信安伯、新城侯,后代替途中去世的朱能率数万军队平定安南叛乱,遂册封为英国公,世袭罔替,土木堡事变中死于乱军。
大明的第二代能打勋贵,英国公张辅绝对排名很靠前的,只不过土木堡之变死了。
张辅都死了,可以想象其他的勋贵武将死伤何其惨重,整个大明朝的军队精锐可以说一扫而空。从此之后,大明朝的军方就再也没恢复过元气。
仿佛被打断了脊梁一样,虽然有戚继光有俞大猷,有很多名将,可是戚继光不一样要对张居正自称“门下小狗戚某”,主帅如此,军方怎么抬头。
朱翊钧站在城楼上,看着鱼贯而入勋贵,面无表情。
事实上此时朱翊钧的心中翻涌不止,或许使勋贵从拾先祖荣光,树立真正的贵族气质,对于恢复军队的气度更有用。这个时代想要改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想法可不容易,如果让人才流向军队,这才是关键。
宣传很重要,赏赐更重要,恢复勋贵的荣誉感,打通普通士卒晋升勋贵的上升通路,战功转爵位,不然很难刺激起战争的欲望。当天下人都想拿战功,都想成为贵族的时候,何愁军队不无往不利。
改变勋贵的形象,从塑勋贵的荣誉感,这也是重中之重。
如果勋贵一直都是这个样子,贪污卑鄙,横行乡里,敛财无度,这样的勋贵只能是毒瘤,成不了贵族。虽然英国的贵族制度也很操蛋,可是朱翊钧觉得一点很有用,那就是贵族上战场。
朱翊钧说的是一战时期的英国贵族,当然,他们很多是盲目的,但是朱翊钧却想要在大明鼓励这种风气。
目光落到了现在的英国公张溶的身上,他是张辅的从孙,大明朝勋贵之中的第一人,地位最高的,辈分也最高,其他的国公见都要客客气气的。
在英国公张溶的身边,一个健壮的男子昂着头,乃是定国公徐文壁,定国公是徐增寿一脉。如果张玉和徐增寿算一代,张溶是第四代,徐文壁是第七代。
徐文璧隆庆二年袭爵,领右军都督府加太师,也是实权派的代表人物。
三位国公之中,最虚的就是成国公朱应桢,他是朱能的后人,只不过他还没袭爵,因为年纪太小,还没成年,今年不过才十二岁。朱翊钧也没客气,直接把他送进了学宫。
成国公府和自己当初差不多,孤儿寡母,日子很不好过,幸亏自己有张居正撑腰。
朱翊钧现在就准备给朱应桢撑腰,从小跟着自己学习训练,朱翊钧准备把他当成大明新一代贵族来培养。
两位领衔的国公后面就是其他的侯爵了,大大小小十几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