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水轮船(1 / 2)
次日,当孙享福去秦府走了一趟之后,才知道昨日长安城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李世民让他对外宣布昨日开戏是有原因的,这样,那些准备发动政变的人,就会在这个时间点之前聚集,并且分派任务,所以,他们的行踪和聚集点被李世民的密卫探知了,然后,他们就在开戏之前,被轻易的围歼了。
“陛下的一举一动皆有深意,那些乱臣贼子,是斗不过陛下的。”秦琼大致的给孙享福讲述了一下经过,最后总结道。
“被您这么一说,我都觉得陛下是无所不能的了。”孙享福有些郁闷的道,在这种大事情上,他终究只能当一个无关紧要的配角,事后也只能从秦琼这里才能知道整件事情他可以知道的部分经过,这充分的表明了皇帝对他的不信任。
“也未必,朔州的梁师都,岭南的冯盎,就是陛下也很难解决的问题,此二人行事谨慎,连密卫也很难渗透到他们身边。”秦琼闻言摇头道。
对于一些事情,他可以选择性的说给孙享福听,除了早已反叛的梁师都外,最近朝中传的最厉害的就是岭南酋长冯盎谋反,冯盎世居岭南,其辖地有十二州,东西南北数千里,带甲十万,都是夷民和獠民,李世民的人能混进去才怪,他的量级,可是几个王君廓也比不了的。
“岭南冯盎谋反?”孙享福看过的诸多影视剧中,还真没有李世民在岭南跟谁谁谁大战的故事,他最近正准备走一趟岭南,收到这个消息,却是有些意外。
“只是传闻,未必可信,冯盎此人在岭南素有人望,陛下已经派人前去暗中查探,希望他不要行险才好。”秦琼叹道。
冯盎谋反可是李世民不愿意看到的,此刻的大唐北方强敌众多,如果再对上岭南蛮兵,国本都有可能动摇,所以,历史上李世民最后不得不听从魏征的建议,派人前往安抚,后来,冯盎很老实的派了自己的儿子冯智戴入京,没过几年,自己也来了京城一趟,李世民很盛情的招待了他,自此之后,岭南之地再没有脱离过中原王朝,可以说,这里面冯盎是有很大功劳的。
孙享福不知道这些历史,但他却是比较看好岭南这块地方,珠三角,可是后世华夏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说到岭南,小子最近正想走一遭呢!”
“哦?你要去岭南?”秦琼有些意外道。
“嗯,小子听一个南边来的商人说,在交趾有一种水稻,从播种到收割,两个月便可成熟,便想将其引进到大唐来,岭南临近交趾,是船队最好的补给点也是这种新稻种最好的试种地之一,所以,这岭南小子势必是要去一趟的了。”
“两个月就能长成的水稻?”秦琼知道孙享福精通农耕之事,但他熟读历史,知道前汉时期,汉人曾经一度统治过交趾,如果真有这么神奇的水稻,那不早就传到中原了,所以,他对这样的传言,是质疑的。
“此事事关重大,小子宁可信其有,所以,非去一趟不可。”
对于汉朝时期为什么没有引进占城稻,孙享福也有很多搞不明白的地方,有一种可能是当时国家的中心是北方,南方,属于南越国地界,汉武帝并不能实际控制。
而北方大多地区常年都比较寒冷,且没有大片的水浇地,不适合种植占城稻,另外,由于耕种技术不到位,占城稻在汉朝种植,一亩地最多也就出产一两石大米,产量比不上糜子小麦,种了会得不偿失,是以,没有得到推广。
不过孙享福认为,占城稻需要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不假,在关中,它可以在少部分水浇地与其它农作交替种植,在江南,或者是岭南,崖州,它完全可以种植三季,而且,熟读农作物发展史的他知道,在北宋时期,占城稻就在江南地区创下了亩产四石多大米的记录,那可不是谷子,是去了壳的大米。
有了它,才有了宋朝的江南熟,天下足,有了明朝的胡广熟,天下足,这样的口头禅,那个时候,凭一两个省的土地,就能够养活一两亿的人口,而现在,大唐才多少人?一两千万而已,孙享福觉得,只要给自己几个适宜种植水稻的县,就差不多能保证这个国家的口粮问题了。
正聊着,德叔进来报告,杨顺水来了,开着新船来的,正在曲江池码头。
“翼公,一同去看看吧!”孙享福顺势邀请道。
“呵呵,看船,弘慎才是行家。”秦琼笑着说了一句,便让秦虎快马去邹国公府通知张公谨,他自从击败颉利,从郡公进爵国公之后,一直领兵在外,最近才被李世民调回来,说起来他还当过孙享福几天上司,也算熟悉,请他去看看自然也无妨。
不一会儿,秦琼和孙享福便打马来到了曲江池码头,远远的就看到一艘船舷和桅杆比其它客船高很多的大船。
“呵,这就是你让人造的新船,至少也有三千石的载重吧!”
孙享福闻言笑而不语,三千石才180吨而已,在后世,简直不值一提,这艘龙骨尖底水轮船的载重最少也有六七百吨,按照石来算的话,应该是万石船,只是它的体型看上去并没有其它的万石船看上去那么大,因为它装货的位置全部在夹板以下,随着货物装的越多,它的吃水也会越深,行船会越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