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朝堂新气象(1 / 2)
只要上朝的日子,皇城门口总是天亮之前最热闹的地方,天冷的很,大臣们都喜欢窝在马车里聊聊天,像今天,就有很多人叮嘱自己的车夫,等孙正明的马车来了,只会自己一声,当然,够资格直接钻进孙享福马车的人可不多,魏征算了一个。
“哟,正伦比老夫来的还快啊!”
“玄成你可是猜错了,我是和孙都督一起来的。”
魏征和杜正伦明显是好友,两人一左一右在马车两侧的沙发上坐定,都不需要孙享福招呼,魏征就将车内炭炉上的茶壶提起来,给自己倒了一杯奶茶,还给杜正伦碗里添满,没办法,这就是老人家的特权,即便是官阶不如你高,也不需要尊重你个年轻人。
“你的事问完了没有,老夫这里,还有也有不少事情要问呢!”
要说大唐新成立的部门,其实法部也算其中一个,它的成员构成虽然是来自于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但新的职权,却与以往大不相同,只是现在法部还处于立法阶段,正真如何把整个职能体系全部树立起来,推行到全国,还得一两年以后,对于新的审案,判罚方式,朝廷都需要制定一套新的规则,对此,并非法家出生的魏征,其实也是两眼一抹黑。
“你先问吧!我的事情,也不急在一时,等正明去了渭南,咱们再详谈也不迟。”
杜正伦谦让了一下,魏征就不客气了,完全不理会孙享福被动成了大唐各部免费门顾问的心情。
“正明以为,此次,明法科的考生,我法部应该取中几何?对于之后的管理,又有什么看法?”
法家,自从被儒家兼并之后,就变成了儒家子弟的一门兴趣选修课,由于此前御史台,大理寺,刑部和地方主官,都要求精通一些律法,是以,有意出仕的许多儒家子弟都会涉猎一些关于律法条例的书籍,但真正全职研究这个东西的人,这个时代几乎没有。
在孙享福看来,能够去考明法科的学子,在学问造诣上,已经不浅了,至少他们是读的懂有关律法书籍的,那么,在文化上的硬指标就足够了,只要剔除一些浑水摸鱼者,就可以将剩下的人全部取中,之后让他们去法部帮忙修法,同时,就能顺便把新的律法条例学习完了,在思想教育上再稍微下点功夫,那么他们判罚起案件起来,就没那么难了,毕竟,当下这个社会,是没有后世那么复杂的。
但即便是这几点,正在要跟魏征掰扯清楚,也不是三言两语的事情,于是孙享福道,“这样,我稍后也给您写一个陈条,让您拿去参考,至于此次科举取中明法科考生的数量,应该会高达八九成,因为您这边在地方,还是一片空白,而朝廷的要求是每个县都要有一名法官,一所法庭,这样,法部法官,尤其是基层法官的缺口可就十分巨大了。”
法庭,法官到县,其实就是皇权到县的一种象征,即便这样做的投入比较大,但李世民也觉得必须要做,在人员不能到位之前,新一批的法官,也会先派往人口较多的上州,上县去上任,之后,再逐步的向中下县发展,这个过程,只怕要好几年,魏征,倒是有时间慢慢来理。
魏征就是这个目的,点了点头,又道,“今日只怕有官员会上奏陛下,说科举取士的事情,你可要有准备了。”
“是法部官员?”孙享福有些意外问道。
“非也,法部新立,大多数官员品级都有所提升,现在为了尽快将职权体制构建起来,忙的不可开交,哪里有时间关注科举的事情,上了朝,你便知道了。”
大臣之间,尤其是够资格上朝的大臣,要弹劾说事,一般都会事先商量好,临时起意的情况很少,可一旦相互商量,就会走漏消息,魏征作为原本言官之首,掌握的最多的就是这种消息,不过,现在法部成立之后,他们的职权全部变了,已经丧失了闻风奏事的权利。
所以,在朝堂上打嘴仗吵架,相互攻击的事情,现在基本没有了,现在多是各部官员对一些新的政策,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因为现在你要举告谁谁谁的不法事,直接去法部衙门举告,由刑部取证,法部审理,给皇帝批阅就行,没有这一块乱七八糟的事情,朝堂就逐渐的变成了真正的商量国家政治的地方。
别看原先的六部变成了十部,貌似增加了四个部门,其实,现在上朝的官员,比以前少了差不多一半,除了三省十部在京主要官员,以及诸卫实权的主要将领以外,其余杂牌官员大多都没有了,加起来也就一百来号人而已。
话头说到这里,皇城的大门已经打开了,魏征喝掉了杯中的奶茶,带头下了马车,杜正伦和孙享福随后跟上,与众多汇聚过来的官员相互见了礼之后,本想再跟魏征再说道几句的,却被尉迟恭这个老货一把拉过去,索要自行车。
“自行车没有,乐队要不要拿一个去玩玩?”
“乐队?”
即便尉迟老黑的神经随时处于大条状态,也被孙享福这样的神转折弄的有些发懵。
孙享福边走边道,“我准备上奏陛下,建立文工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