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房谋(2 / 2)

加入书签

而在这两道阵线之后,便是手持连弩,长弓的工人了,最不济普通民工,他们虽然配有可能用不上的短兵器,但是,主要用于作战的,却是石头,后排会源源不断的将石头传到他们手中,他们只需要甩开膀子,往战场上面扔就行。

看完了所有的排布安排,房玄龄反倒是觉得,二十几万吐蕃军,似乎也算不得什么。

然之后,他看到了图纸下面列出的问题。

第一条就是,板车还不够,车阵无法形成,想要从三个方向,将吐蕃人围死在长安城下,至少需要数以万计的板车排列开来,毕竟,一辆板车,才一米多宽,二十几万吐蕃骑兵,四五十万匹战马,所占的范围,至少也是长宽几里,一个方向,差不多就要七八千,甚至过万辆板车,而渭南这边的板车,就算把各个工坊用于工作的全部算上,也只有一万多辆左右,缺口还有一半。

第二条就是铁甲不够,上万辆板车,一车两人推,也需要五六万人,渭南的铁甲,只够给这些推车的人用的,而为了防止吐蕃人的弓箭抛射,前排重盾长枪兵,最好也要配铁甲,在严密阵型下,缺口可就大了。

第三条是人手不够,想要用这么严密的阵型,将二十多万吐蕃骑兵包围,除了长安城墙段,其它三面,每一面至少要有七八里的严密阵型推进,孙享福试排了一下,一里地,差不多就要一万多人,也就是说,光是一面,就要七八十万人,三面,得要两百多万人,渭南,就算加上女工,也才一百三十万人左右,缺口,同样差了近一半,外加城墙上还要一定数量的人手,这可是个大难题。

最后一点,就是如何让吐蕃骑兵,尽聚于长安城下,若是他们四散攻击城门,那么,这样的人海战术,最多能围杀一面城墙的敌人,而这么大量的人数暴露在战场,随后死伤的人数,恐怕会非常巨大。

想法虽然好,但真正想要实现,却是难上加难,房玄龄望着孙享福提出来的这几个难点,愣了很久,然而,从他的眼神中,孙享福看到的是思考,也就是说,房玄龄认为,这些条件,其实是有可能达到的。

许久之后,房玄龄目光之中露出一丝决然之色道,“板车其实够,长安周边十几个县的百姓,今年购置板车的农户,何止几万,他们这一两日,就会全部到长安城内避难,朝廷可以征调他们的板车,等战事结束后,还新车给他们便是。”

听到房玄龄这么一说,孙享福顿时眼睛一亮,如果车阵能够组成,那么,问题最少解决了三成,一车木材燃尽,至少也要一两个个时辰的时间,这些时间,足够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了。

“铁甲纵使不够,其实相差也不会太多,长安城内的武库,加上禁军身上穿的,至少也五万多副铁甲,还有此前被替换下来的数万套棉甲,加上渭南仓库的几万副,足够给前两列的士兵穿上了,至于后排的,其实铁甲根本没有什么用处,因为,咱们就不可能让吐蕃人冲破车阵和枪盾阵,只需要让他们高举木板,挡住吐蕃骑兵抛射的箭矢,就能避免伤亡,而且,有你们工厂的那些安全帽在,也可以大大的防止致命伤。”

房玄龄不愧是房玄龄,他的脑子果然好使,把城内的守军的甲胄,全部拔下来,给城外列阵的人,往淘汰掉了的棉甲,皮甲,现在其实都可以用上,大唐以前没有铁甲的时候,还不是照样打过很多场战争么,况且,长安城的城墙高达五丈多,城下的吐蕃兵,即便是仰射,弓箭力道也不大,只需要配备足够多的木盾,就能防御了,这么置换安排,倒是影响不大。

“至于人手,咱们关中,最不缺的就是人手,渭南这边,青壮男女全部算上,有一百三十多万,长安也不少,城内居民,至少能够发动几十万出来,还有周边二十多个县过来避难的百姓,至少也能发动出几十万,两百多万人,足以。”

长安城常住人口早就突破了一百五十万,成年人至少有一百多万,其中青壮成年人的数量,也有六七十万以上,这些成年人,只要发动一半左右,都有好几十万。

周边二十几县的百姓,那就更多了,由于今年实行了大规模的迁民政策,关中各县的人口配置都非常足,一个县至少也是两三万多户,二十几个县,六七十万户,成年人的数量,比长安只多不少,青壮人数,过百万都有,把他们也发动起来,这就是两百多万人了。

这些人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给前排的人递石头,传柴草,保证车阵上的火焰,保证前排的人,可以向吐蕃人发动攻击而已,基础条件,就是要有勇气。

这一点,孙享福觉得,只要鼓动鼓动,其实不难,因为,关中的百姓在李世民的连翻民心攻势下,对于这个国家的归属感都非常强了,也不希望自己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就被别人破坏。

最后,就是如何让吐蕃骑兵,尽聚于长安城下了。

“如若,老夫以监国宰相的身份,假意代表大唐,跟吐蕃谈判,邀请吐蕃大军于延平门外,举行盛大的盟约结缔仪式,你说,吐蕃大军会不会因此,而尽聚于延平门外?”

“啊,这······”

即便是孙享福的嗓音嘶哑,听到房玄龄这个提议的时候,也不由的发出了一声惊呼,这虽然是一个不错的计策,但真正要落实它,要付出的,可是房玄龄个人的信誉问题,当然,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也可以将其粉饰成是房玄龄的谋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