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九垸县(2 / 2)
当然,最大面积的,还要属长江河滩,以及各垸堤之间的大河,这是绝佳的养殖场所,现在,一二三号这种早期就修筑好的大垸,都已经发展起来相当规模的养鸭业。
在这块方圆几十公里的地方,生活着近十万百姓,白天的时候,不管在九垸县任何一个地方,放眼望去,基本都能看到屋舍,田地,一定数量的百姓。
孙享福和裴律师在孙大力临时居住的帐篷里一坐定之后,就直接开讲了。
“大力哥,对于如何治理九垸县,我有几点建议,你好好听一听。”
“你还不知道我?叫我听话办事,这个成,叫我给这么多人当家做主,带领他们搞发展,我肯定不成,反正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听你的,一准错不了。”
孙享福点了点头道,“那行,我就直说了。首先,你得立一个新规矩。”
“什么规矩?”
“公开,公示的规矩。”
“公开,公示?”孙大力诧异的问道,这些年他也见过不少世面,已经不是几年前的小农民了,但对于这两个词,他还是很陌生。
“是的,公开的意思,就是在你九垸县衙主导的任何政治,或者产业项目,都向全县百姓公开说明。
公示的意思,就是任何财务,资源用度,结余,都制作成百姓看的懂的表格,向百姓公示,让他们知道,县衙里有什么,平常的支出,用度,都用在了什么地方,结余有多少。
整个九垸县,其实并不大,方圆还不到一百五十里,往东南西北,任何一个方向走,几十里,便到了头。
而且,所有的地界,都有修建好的水泥路和可以供船行驶的水渠,以及可以通行车马的垸堤,可以说,交通十分发达,比之关中还要强上几分,你所在的五号大垸,位置居中,那么,你的任何政令消息,都可以在一天时间内,传达到全县,甚至所有的村落,这就是你施政的优势。”
“那具体,咱们要干那些事情呢?”
“首先就是成立传达,宣传你政令的下属行政单位,以往大多称为里,但称乡镇却更好,分为里的话,可以要十几个,不好统一,直接按垸划分为九个乡镇就行,县城所在垸,由你自己直管。
那么,按照现在大约两三百户左右一个村的格局,三万户百姓,差不多,能有一百多个村落,在村里,设村长,由乡长直接管。
不管是乡镇,还是村,都应该把公开,公示这两样工作做到位,让百姓对所有应该自己承担的,该自己享受的东西,一目了然。”
“我听出你弄这个制度的意思了,就是杜绝贪污腐败的一种手段吧!”孙大力恍然道!
孙享福对孙大力有这样的领悟力感到十分惊喜,笑道,“杜绝贪污腐败,只是这项政策的一个功能而已,政令畅通,让所有老百姓快速的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那么,他们的凝聚力就会提升,生产效率就会提高,同时,公示的数据,会让他们有一定的竞争对比,这会对他们的生产进行一些激励。
而且,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百姓,很容易出现管理人才,进一步的推动生产进步,因为,平时他们就熟知县里的各项政策,在这些基础上,肯定会有人根据实际情况,产生一些反思,提出更好的意见,使得大家在实际生产中,取得更多的进步,县里还要对所有提出有用的建议的百姓,给予奖励。”
“嗯,那我就照你说的做吧!”孙大力听的连连点头道。
在幸福村这么多年,他早就习惯了这种大家提意见的模式,不过,这种模式此前只能在幸福村内部展开,其它地方的官员,一般是不会愿意百姓对于官府指手画脚的,中央下达的政令,他们能照着完成一半以上,就是好情况了,更别说将政令变的更先进,跟符合实际情况了。
这样此消彼长之下,就会形成非常大的反差,一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打折,一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当然,孙享福今天来,肯定不只是说这点问题,待得郭氏和孙大力的几个小妾将一桌子菜端上来之后,孙享福又道,“这个公开,公示的制度,只是所有制度实行的一个基础,咱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做好其它几个内政管理和惠民项目,才能真正的让九垸县,成为山南道地区的模范县。”
“那几个项目?”孙大力再度发问道。
孙享福将早就想好的东西一条条说出来道,“首先,就是医疗保障和养老制度,咱们九垸县,要模仿渭南的工厂,率先推行这两个制度。”
“医疗保障和养老制度?这可是需要很多钱才能弄下来的,这县里,现在可是一穷二白,就剩下当初你拨过来修建县城和县衙的一点钱了,如何能承担的起?”
“呵呵,谁说实行这个制度,需要花很多钱了?九垸县按照一百万亩田地,和每年两季的税收标准,一年才需要交多少农税给朝廷?不过三十万石粮左右,价值不到三万贯而已,而咱们的产出是多少,光七十五万亩水稻田,按照上一季九石多稻谷的产量,那可就是七百多万石粮食,有了这么多产出,咱们不可能光是堆在家里吃吧!得卖出去,得到钱,做产业,让所有百姓,都入股,投资,得收益。”
说到做产业,别说是熟知幸福村各种产业的孙大力,就连裴律师,也大概知道孙享福刚才说的公开,公示的用意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