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九垸行(1 / 2)
事情果然如孙享福猜测的那样,李世民一到山南道,王旭那些人便有了动作,这几天,来一号垸田听课的百姓越发多了起来,在这种春上农忙的时节,孙享福可不相信大家有那么清闲,不仅如此,各个工地开始启程北返的百姓,好像相约好了的一般,都跑来一号垸田跟孙享福道别,然之后才起程回转。
很快,这种情况就被密卫禀报给了李世民,这反而让原本没打算去九垸县的李世民,有了去一下的想法。
倒不是说他有多在意孙享福的民心号召力太强,而影响到李唐的统治,因为他知道,这是世家子弄出来的离间自己与孙享福的小手段,都是一些虚假想象,只是他有些好奇,孙享福会借此机会,向这些人传递一些什么,来瓦解世家的手段。
在周边地区转了几天之后,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以及韦妃,燕妃,杨妃几女,在几个侍卫的简单保护下,乘船来到了九垸县。
这次过来,李世民连秦琼,尉迟恭和独孤谋等几位比较显眼的宿卫大将都没有带,而是像在善阳的时候一样,给自己和几位妃子们进行了一轮大的化妆,然后混迹到了百姓之中,他更想在孙享福不知道的情况下,将九垸县看一遍。
还别说,由于化妆技术的日趋进步,他们几人被装扮好了之后,即便是经常见到他们的一些的大臣,一时之间都难以认的出来,更加别说那些普通平民了。
长孙淳在长孙无忌的指派下,成为了他们此行的向导,自从长孙无忌上任之后,每次去孙享福那边,都会带着他,所以,这边具体的情况,他算是比较了解。
“陛下,拐过这个江口,就到了九垸河,从九垸河,可以很快通往九垸县治下各个镇,您是要先去县城所在的五号垸田看看,还是直接去一号垸田,看试验田?”
“先去县城吧!记住,到了那边,叫我老爷就好。”李世民看了看那些青草十分茂盛的大堤坡,提醒长孙淳道。
长孙淳闻言一笑,点头应道,“好的,老爷。咱们这就出发。”
九垸县的吏治管理制度和县衙的日常工作,才是李世民最感兴趣的地方,他想亲眼看看,一个地方的官府,如何在被别人主导了商业,医疗,教育,养老,务工等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之后,还能保持存在感。这里的管理模式,是不是真的可以原样复制到其它的地方。
不多时,李世民和诸位妃子们就一起下了船,翻过了大堤之后,他们进入了五号大垸内的主干道,不过没有使用马车,而是在宽阔的河道上,上了一艘本地专门运送外地客人的乌篷船。
这类的小客船在主水渠河道里有很多,船上只有简单的格档木供乘坐,顶上是乌篷,两边通透,可观看两岸风景,船身不大,但十多个人这么并排乘坐也不显得拥挤,用竹篙撑行起来之后,速度很快,这就是船小河宽的好处了。
也正是因为主水渠的河道够宽,河道上来来往往的小船非常多,孙大力早就制定了一套水上交通规则,快船靠中央三丈区域分左右通行,载货的桨船需要用竹篙,撑岸边的实硬土来划动比较受力,速度也慢一些,被划分到了靠岸边三丈宽区域的航道,分左右向航行。
而且,县衙有明文规定,在水道上行船的船夫,在看到有人落水,或发生翻船事故时,必须全力营救,尽最大可能保障他人的生命安全,为此,县衙会负担所有河道的维护费用,也不征收县内任何船只的通行费用。
李世民只是在船上乘坐了一会儿,就体会到了这种水上交通规则的好处。
主灌溉沟渠的河道很宽,河道旁边的水泥路也不窄,可供数辆马车并排通行,整齐的护路林和护河林,早已长到了数丈高,可以在夏日的时候避免路面被太阳暴晒,也能随时为路上,或河道上的过路人遮阴,整个交通环境看上去,比关中还好的多。
河道两岸,一排排砖瓦房屋的村落,如刀切一般整齐的稻田,飞快的在李世民等人的视线中向后拉,河面上,扑面而来的是稻花的香味,也难怪这里的稻田会如此高产,就田地里稻苗的茂密程度,在任何种稻的地方,都是看不到的。
“老爷,最多还有月余,这些稻田就要收割了,据说今年大多数农户的亩产能够达到九石干稻谷,试验田那边,预期目标是亩产十石干稻谷。”见李世民关注着沿岸的稻田,长孙淳解释道。
“九石干稻谷,那就是七八石大米了,看来,此地百姓,只种三十亩垸田,也比其它地方种植八十亩永业田的产出还多,密卫的奏报所言非虚啊!”
听李世民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生关中世家,从来没有下地干过活的韦妃接话道,“那老爷为何不让此地的百姓,也像其它地方的百姓,也种八十亩地呢!反正这几天您不是看过很多地方,都说是可以开发成高产垸田的好地,咱们大唐不缺地啊!”
闻言,长孙淳忙道,“这垸田里的地想要高产,就需要费更多功夫去打理,其实每户种三十亩地,已经是极限了,这三十亩地,百姓最多还只会种二十五亩水稻田,因为种植双季水稻,需要抢天时,虽然种好了之后,百姓们会稍微清闲一些,但是抢种,施肥整田的时间,是非常忙的,如果错过了时间,可能就无法完成双季种植,而让他们种植八十亩水稻田,那么,即便是耕牛农具足够,他们也只能胡乱播种打理,最终的产量,其实跟种植三十亩差不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