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农学院毕业新生的任务(2 / 2)
“掌门,我从长安来的时候,去探望父亲,他告诉我,工部研究院的王茂,研究出来了一种双翅削山犁,可以快速的将土山,开成梯状的田地,我去见识过了,果然好用,只是,现在百姓们都不愿意种太多地,这犁,只怕是无用武之地了。”
所谓的双翅削山犁,孙享福已经见识过其图纸,说来,这个犁的改良,他还给工部研究院提了不少意见,在孙享福成长起来的时代,想要开梯田,直接有挖掘机,推土机。所以,他也并没有见过这种原始的开辟梯田的耕犁,但他的几何物理水平,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比的,在原有的曲辕犁上,对其进行改进,难度并非是那么大。
只需要在木犁面上,安两个小木板,长十五公分,宽六七公分左右,厚度有个四五公分,呈三角形状,固定在犁上,再用两个小型刮土板,长半米左右,宽十几公分,用合页,与小木板连成一体,成三十多度斜角,在刮土板上固定一条横木,支撑刮土板左右的活动,就能驱赶耕牛,把斜坡状的泥土山,削成平地,用完之后,把整个斜角刮土板取下来,犁一点也不损坏,还能继续耕地。
“可不是这么说,有的地方的百姓,不希望种那么多田,可有的地方的百姓,却嫌田太少,不够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咱们国家天然适宜耕种的土地,与百姓居住地,分布不合理。
比如云南,现在可是有两三百万人口,一年,要消耗掉两千多万石粮食,可是,他们那边到处都是山,根本没有那么多适合耕种的地方,百姓们需要靠大量的野生杂食过活,而由于山多,道路难行,从外地将粮食运过去的成本也高,运费上的支出,首先就将价格推高了一倍左右,再因其稀缺,贩粮者想要赚取更多,所以,那边的粮价,比长安的两倍还高。
这还是中原地区产粮多,各路商贾不断的往他们那边运的缘故,所以啊!这犁,在云南那边,有大用,而你们这一批毕业生,我想分出至少三分之一,去云南那边,支援他们的耕种事业。”
“去云南?那边,貌似没有什么家族企业过去投资搞开发啊!”
“这就是那些世家短视的地方了,他们只以为下下届的运动大会会在广州城举办,就一窝蜂的去了南方沿海,而对于云南这样蛮荒之地,他们又缺乏了解,却不知道,云南之地,可处处都是宝,且不说那些价比金银的药材,你们知道,云南之地产的茶么?”
“茶?”
王乔带过来的学生听到这个字眼,顿时来了兴趣,因为,他们在农学院学习的时候,听老师们讲过好几种培植茶树的方法,要知道,自从贞观二年,北方平定,牧民百姓们解决了牛羊过冬的问题之后,北方的人口繁衍,也是逐年递增的,六七年下来,早已从原先的一百来万,增长到了一百五十万以上,当然,这还只是善阳,定襄治下的人口,算上泰安,上齐,乌兰,以及整个薛延陀汗国的人口,光是国内,至少有五六百万人口对于茶叶有较强的刚性需求。
所以,茶叶在北方草原卖的很贵,很紧俏,属于超高经济价值作物,来自善阳的学生都知道。
孙享福到了山南道之后,很快就找到了本地的一个产茶地,君山。在他的推动下,君山银针已经成为了一个本地知名特产,而且茶树的种植范围和产量,也在不断的加大。
但是,就目前来说,整个世界,也就大唐在产出茶叶,并且懂得将它制作成各种口味独特的茶叶,即便它现在的产量再扩大十倍百倍,也未必能满足的了市场。
“没错,就是茶,这个东西,不仅咱们本土的牧民需要它,吐蕃高原,还有西方各国,都需要它,其未来能创造的经济价值,不亚于其他任何经济作物,所以,咱们需要尽早的研究它的种植,扩大它的产量,先别人一步,入手这个产业。”
闻言,王乔笑着道,“听您这么说,咱们去云南的任务还很重啊!既要帮助他们开梯田,教他们种植粮食,种药田,还要教他们种茶,采茶,制茶。这么艰巨的任务,只怕除我之外,没有其他人能够胜任了。”
孙享福指了指他笑着道,“你这滑头,这么想可就错了,你们这批毕业生,我都有大用,除了分一批到云南之外,还有一批,我打算派去东北,黑水都护府那边。”
众生闻言,一齐惊讶道,“又是蛮夷之地?”
孙享福点了点头道,“嗯,咱们大唐内部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轨道,只需要时间累积,它就能变的越来越好,现在,该是到了推动周边偏远地区的发展的时候了,只有周边各个少数民族都发展起来,过上好日子了,咱们整个国家,才能更加安稳富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