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到船厂(2 / 2)

加入书签

三人闻言,都是一笑,此刻,他们想的,已经不止是驾驶蒸汽轮船方面了,其它行业,似乎也可以这样落实。

只有程处默感觉有些郁闷,骑马打仗他行,开蒸汽轮船太高技术含量了,他不会。

渭南码头的旁边,就是渭南船厂,太子号在码头上停稳了之后,船上一行人就上了岸,往船厂这边走来,刚进了大门,孙享福就看到了一号船坞里面,一个高大的钢板包木的船壳,由于目前还没有研发出炭弧焊技术,暂时,也只能采用这种模式打造船壳。

这是渭南船厂正在研发建造的大型蒸汽货船,它的吃水,或者说载重,应该会超过三千吨,比刚才他们所乘坐的‘太子号’,大十五倍左右。

而且,它的航行速度,只会慢三成左右,据建造前的预算,在江上的顺逆流平均航行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十二到十三公里左右,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行驶,三百公里没有问题。

至于更大的五千吨海船,以及海军的战舰,则是在杭州湾船厂建造,有了蒸汽机作为动力,他们就不怕船造的太大跑不动了,在后世我国的海洋渔政船,都有四千多吨排水,而一战到二战期间,更是有许多载重达万吨的蒸汽动力货船问世,它的上限,还很高。

但是,造船的技术,得一步步来研究发展,目前来说,五千吨的货船,都还只是在理论上可以完成。

在任何时代,研发建造这样的大船,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建造了一年多,但还只是把船壳浇筑出来了而已。

未来,它还要经历像现在量产了的中小型客船一样的反复改良试验的过程,才能真正的下水航行,用五到十年能够完成,都算是快的了。

而五到十年后,说不定大唐的新一代汽轮式发动机,就能问世了,早前,孙享福就说了一些关于它的原理,现在,已经开始在研究阶段,模型机就快造好了。

其实,搞懂了蒸汽机的人,自己一般也会想到一些改进模式,后世从蒸汽机开始改良用于工业,到它的出现,普及,不过是几十年而已,而接触到了科学,并且形成全民学习研究风潮的大唐人,未必就比后世的人傻。

杨顺水已经快六十了,虽然,他每天都会来船厂上班,但实际上,已经管不了什么事了。

现在的船厂,已经不光是设计上面的讲究了,船底板金属用料,龙骨的承压强度,蒸汽机甚至电路的应用,船壳曲弯力承压测算等等等知识,都不是以往他这样一个设计建造木船的老师傅,能够看的懂的了。

他就是来看着船厂里的小伙子们干活的,只要能看到他们这些后辈将一艘艘新式船造好下水,他就会很高兴。

所以,闲的没事干的老杨头,第一时间发现了孙享福等一行人。

李承乾这几年没少往船厂跑,杨顺水已经见怪不怪了,孙享福,则是有差不多十年没来船厂了,杨顺水看到他的时候,都不顾自己缺掉的几颗门牙笑起来会难看,喜滋滋的就迎了上来。

“来到船厂,第一时间能看到您老,真是开心。”

两人没有按照社会上的风气,行什么见面礼,而是直接将手握到了一块,使劲的摇晃,真正交情深厚的人,是不需要客套的。

“我,我看到您来也高兴,您都有十多年没来了吧!”

孙享福笑了笑道,“我不来,是因为你们这边做的好,不需要我来,咱们大唐还有好多地方的百姓种不好田,需要我去教他们,所以啊!这些年我也没闲着。”

“你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这个老汉我还是知道的,就是老汉我现在没什么用了,帮不到你什么忙了。”

说到这里,杨顺水多少有些失落,孙享福则是笑了笑道,“您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您的子子孙孙做什么?得让他们多做事,摸索出更先进的技术,造福后世更多的百姓才好嘛!”

听孙享福这么多,杨顺水又把满嘴豁口的牙缝都笑了出来道,“呵呵,您说的对,回头,我也不来船厂碍眼了,在家里叮嘱孙子们学习去。”

李承乾则是在一旁笑道,“船厂您也得来,有您在,这些后辈们才会更加努力,到了您这个年纪都不懈怠,他们就更加没有懈怠的理由了。”

“那,老汉我是来船厂呢?还是在家叮嘱孙子们学习呢?”杨顺水有些懵圈的向孙享福问道。

孙享福笑着答道,“您不用纠结,怎么心里舒服,就怎么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