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开天辟地第一皇帝(2 / 2)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个时候,汉武帝一心一意的想要打匈奴,而儒家恰巧支持了他这个想法。
无论是“高举十世之仇,尤可复也”的公羊学派,还是高举着大统一思想的其他入门学派,全都迎合了汉武帝当时的思想和政策。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从而一举成为了天下学门之最。
到了韩爌这个层次,他们对这种东西领悟的就更深了。儒门的壮大从来靠的都不是讲什么仁义礼;如果依靠的是这些,那为什么孔子和孟子谁都没有成事?
孔孟周游列国,他们的思想有没有得到认同?
反而是荀子的思想,教出了一堆大家,从头到尾都被人所用。即便是到了大明朝,大明律依然如此,贯彻的还是法家的思想。
荀子的学说之所以没能够兴盛和传承下来,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天命论不为皇帝所喜。
现在张余虽然打着的是兴汉唐之族的旗号,但干的却是以前前辈们就干过的事情。
韩爌直接捋着胡子就笑了。
因为他知道单单张余说的这一条,就足以得到陛下的支持。
把太祖皇帝吹捧一番,然后再拿出一个兴汉唐之儒的提法。除此之外,再顺着陛下的务实,以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提法,向外扩散出去。
这必然会得到陛下的支持,因为这就是陛下自己说的话呀。
同时有了这个论点之后,很多事情就可以往外推了。比如重整官场风气,重塑务实的学风。
在务实学派的领导之下,可以推行考成法,同时也可以在军队里推行唯军功论。
解决了思想的问题,政策自然而然就能推行下去了。
思想指导政策,唯有合适的思想才有合适的政策。
思想不乱,政策才能有延续性。
韩爌认识的很清楚,他抬起头看了一眼张余,心中不禁感慨,这个年轻人真的了不起。
他可不觉得这是冯从吾提出来的,整件事情就是这个张余在策划。冯从吾被他抬出来,只是放在前面的牌位。
看着侃侃而谈的张余,韩爌笑了。
有这样的一个后辈是好事情,张余现在连官场都没有进入,等到他有一天能威胁到自己的时候,恐怕自己早就老死家里了。
所以他对自己只有助力,这样的人不用用谁?
见韩爌微笑看着自己,张余笑着说道:“不知阁老以为如何?”
“当真是让人叹为观止。”韩爌满意的点头,捋着胡子说道:“真的是太了不起了!那么有一件事情我想问,关于天命,冯先生是怎么说的?”
韩爌改变了对冯从吾的称呼,意思就很明显,他认同了。
张余心中了然,笑着说道:“对于天命,冯先生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王。在这一点上,先生推崇荀子的学说,以为制天命而用之的提法非常的好。”
听到张余这么说,韩爌一皱眉头。
原因也很简单,别看现在陛下用了荀子的学说,但是荀子的学说不一定真的为陛下所喜欢。
因为荀子学说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坎。那就是如果按照荀子的这种说法,那就是众生平等,天命谁都不管。
从而就会衍生出一个说法,皇帝就是一个爵位,与大家都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没有什么天子的说法,更谈不上什么天命所归。那么既然大家没有不同,我造反也就有了理由。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思想不可能为陛下所喜欢,没有任何一个皇帝会喜欢这种说法。
这才是荀子的学说不被认同的最关键一个点。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那么荀子的学说永远别想登上皇帝支持的目录里面去。
韩爌看着张余,笑着问道:“那天子呢?”
他的这个问题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却恰恰的问到了点子上。
你们这么干,把天子放在哪里?
现在大家说的都是皇帝是上天的儿子,是苍天派来统治你们的。
天生蒸民,制天子一样牧养之。
何人为天子?
有大气运者、对苍生有大功德者,方可为天子。天子之气运,来源于对苍生之大功德。
我大明朝太祖皇帝,以淮西布衣之身,驱除鞑虏、光复中华、志平天下、荡平乱世,此乃定鼎天下之功,如此功劳自然是气运加身,自然可为天子。
我大明得位之正,古今未有。我大明圣天子,上承天命,下广布恩德于天下;万千黎庶皆受我大明天子之皇恩,我大明皇帝自然就是天子。
韩爌看了一眼张余,觉得自己还是小看他了。
这个不要脸的劲儿,怎么总感觉像纵横家?
这个学说,韩爌也不是第一次听到。之前陈可道讲学的时候,那也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后面也掀起了无数的风浪。
可是陈可道这个学说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人提出来了,估计大家都觉得就只是一个异端发出来的一段狂言,没有人放在心上。
谁能想到这个叫张余的又把它给捡起来了,而且还给改了。
到处突出的都是我大明太祖皇帝得位之正,我大明太祖皇帝驱除鞑虏,光复中华。
反正就是我大明太祖皇帝谁都比不上,所以我大明朝就应该是天命所归。
这个学说很容易被人接受,韩爌心里面很清楚。
因为在这个时代,三纲五常是很正常的事情。子不言父过,儿子吹嘘自己的老祖宗,那是怎么吹嘘都不过分的。
反而你不吹嘘就是错了,你要以你自己的老祖宗为骄傲和自豪。那么陛下以太祖皇帝为骄傲和自豪不正常吗?
简直就是太正常不过了。
按照张余的提法,我大明朝的太祖皇帝,那是远超唐宗宋祖,简直就是开天辟地第一皇帝。
这么说可以吗?
韩爌觉得没什么不可以。我大明太祖皇帝就是这样的,实事求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