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枉凝眉(2 / 2)

加入书签

整首曲子,不过是三分来钟,李龟年在杨三胖开始唱了之后,演奏的节奏是略微有调整的,因为杨三胖是按照标准版本在模仿演唱,李龟年倒是能轻松的跟他合上。

等到最后的一个音符落下,所有闭目听曲的人,则是缓缓的睁开的眼睛,其中,黄幡绰率先开口道,“好一曲《枉凝眉》,好一口燕赵腔,此曲配此腔,简直是绝了,看来,我在前厅输的一点也不冤呐!”

他虽然最善演军戏,可在曲乐上面的造诣,可不低,此前,他可是有乐师称号的梨园部首,尚在李龟年这个教授音乐的乐工之上,其欣赏水平,自然也高于众人,对于南腔北调,他都熟悉,一语就点出了三胖用的口音。

而这时,梨园的另一位部首孙鹤,也是点头道,“确实,这洞箫曲,能引导所有人的情绪,这男嗓,又能将燕赵女腔,唱的如此细腻,清脆,都可堪称天下绝艺,也唯有这样的天下绝艺,才能压黄部首你的滑稽戏一头啊!”

梨园子弟,向来荣辱与共,李龟年的表演好,身为梨园的三大部首之二,自然是要对他进行吹捧的,这样,能提高所有梨园子弟的逼格,对大家都有好处。

当然,在场的人,大多数都是曲艺行的,音乐方面都有些造诣,这个时期的戏曲中,男嗓唱女腔的反串,其实是比较常见的,只看梨园以善歌闻名于世的艺人,都是男性,就可见一斑。

区别在于唱法上面。

我国的民族唱法起源十分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年前几千年的母系社会,一直缓慢发展,贯穿整个古代时期。

直到建国初期,才有较大的几次转变进步。

而在开元时期,类似的反串演唱,大多是以吊高的假声为主的戏曲唱法。

可杨三胖的唱腔,却是妥妥的民族唱法,而且,是一种比较新的,这个时期的人都没有见过的民族唱法。

它混入了戏曲唱法和美声唱法,真假音结合,使得展现出来的歌曲十分圆融,甜美,自然,清晰,穿透力也极强,优于这个时期唱诗,唱词时的传统民族唱法至少好几个大层次。

当然,大家对于这些新技能的元素,现在还是处于未知的。

所以,他们除了能点出口音的不同之外,只觉得,这是歌手处理的细腻,唱出来好听而已。

至于箫的演奏技法,其实并没有多少太多新奇和高难度的东西,就是调要掌握的好而已。

在场除了他们两位,其实还有不少洞箫高手,比如王维就是其中一个,只要再给他再听几遍,或者给他曲谱,他稍微练习几天,就差不多能吹奏出这首曲子,因为,整个旋律,并不是太复杂,只是李龟年手中的这种箫,音色好而已。

黄幡绰有一点说的非常到位,就是这个曲好,它用不复杂的旋律,一下子,就把人引到了一种哀怨的情绪之中,尤其是女性,会特别喜欢自身这种情绪在乐曲中释放的感觉。

随着他们两人的开口点评,那些比他们懂的更少的人,就没有资格开口了,在十分想赢得赌注的杜甫的一声叫好带动下,大家都开始击节叫好起来。

所谓的击节,其实就是鼓掌,这是一个至少在三国时期就被人们用来表达非常喜悦的心情的方式。

而看到大家欢快的拍着手掌叫好的样子,李龟年又郁闷了,急忙看向杨三胖。

“伤克油,伤克油,多节,多节······”

果然,这场景又把杨三胖带到了某个粤语歌手的演唱会上去了。

在李龟年的眼神看过来的时候,哥舒翰也立即意识到了问题,在场的人,可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懂得各种南腔北调的人不少,就像刚才他唱的《枉凝眉》,就已经有人在提笔书写歌词,准备回去之后翻唱练习。

于是,他飞快的了捂住了杨三胖的嘴,并且把站立状的他,拉的坐了下来。

却不想,他一坐下来,双手乱抓之下,却是抓到了扬琴的两个琴竹,而他所坐的位置,又正好放着李龟年带过来的乐器,其中,最大的扬琴,就在他的面前。

然之后,一段旋律就被他敲了出来。

而只是短短几秒钟的敲击,就让离他所在位置不远的黄幡绰和孙鹤等人面色一惊,其中反应较快的黄幡绰率先开口喊道,“有佳曲即将问世,壮士快请住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