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圣旨到了(2 / 2)
但是,目前来说,让他们跟着自己姓,是对控制他们有一定的好处的,一些饥民百姓也提出了改姓于,于秋亦都没有拒绝,那都是他们的自由,反正于秋没有让他们将自己所有的产出上交到自己手中,姓于和不姓于,他们都需要凭借自己的双手挣吃食,基本没有什么特殊的待遇。
李世民在范阳的事情刚一处理完毕,就迫不及待的就赶到了洺津来看于秋对于卢氏的改革和洺津渡的新规划,而在洺津渡这个最热闹的当口,十几艘大官船也停靠在了码头的泊位上,船上下来了好多穿着宦官服饰和举着仪仗的人,李世民和他身边的人一眼就看出了,这是朝廷来颁旨的队伍。
“这是颁旨的宦官和仪仗,代表着我父皇和朝廷的脸面,你要表现的恭顺一些。”李世民十分客气的拉着于秋往码头走道。
“我尽量吧!”于秋耸了耸肩道。
他知道李世民这么殷勤,就是想要顺道去自己的山庄看看,因为接旨以后,他可能就要回长安修养,再来河北,不知道是几时的事情了。
但是对于古人所谓的礼仪,于秋是感觉很可笑的,到目前为止,他都没有给李世民行过礼,可况是一个根本不知道姓名的太监。
很快,于秋就和李世民等人来到了码头上的开阔地,那手捧圣旨的宦官倒不敢对李世民托大,先向他拱手行礼问好了一番之后,又道,“既然秦王殿下和诸位有功之臣都在,那么,有关于陛下对于河北诸事的诏书,奴婢就一同宣读了吧!”
李世民点了点头之后,就当仁不让的站在了最前列,于秋很麻利的就退到了身材高大的秦琼和王君廓,李君羡等武将身后,微微低头作默哀状,算是行礼了。
那宣旨的宦官,最先宣读了李渊对所有河北百姓的一封恩旨,大致的内容就是免税两年,给六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发一些粮米,柴碳的补贴,给无产无田的百姓上户籍,分房屋,田地,这是大战之后,朝廷安抚地方,必须要做的姿态。
然之后又展开一封诏书念道,“门下:秦王世民,平定河北有功,可加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共前封食邑增至三万户,主者施行……”
一连串的中书门下宰相的签名宣奉之后,最后念出了李渊批的‘制可’两个字,这封诏书,在这个时代就算是有了法律效应。
不过,听到这封诏书的李世民心情是复杂的,这天策上将是军府,可置武官,他也就不说什么了,可司徒,大行台,尚书令这些官职全部加在他头山,似乎有些过了,可以看出,李渊有让他弃武从文的意思,这肯定是李建成的谋划,目标是他手中的兵权。
而念完李世民之后,就到了秦琼,王君廓,李道宗,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了,爵位到顶的武将们,基本就是加了点实食邑,再有一些铜钱丝帛的封赏,倒是特别给房玄龄和杜如晦加了官,就让李世民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要知道,他二人都算是秦王府的幕僚,属于为他个人服务的从属官,如果加了朝廷的官职,那么,他们就要上衙当差,听朝廷的宣调了,这同样是李建成的手段,相信要不了多久,他们两人就会被李建成找借口调到偏远的地方为官,根本帮不上李世民的忙了。
“大哥还真是有点迫不及待啊!此番回去,我只怕要好生应对了。”李世民心中默默盘算着,诏书也终于念到了于秋这一块。
内容同样的简单,封永年县公,职洺州都督,赐洺山方圆二百里山林田地尽数归其所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食邑,金钱丝帛的赏赐,一概没有,除了一套从二品的官服看上去料子还行之外,那些鱼符印鉴之类的东西,都感觉很不上档次,用起来也肯定不顺手。
于秋原本想上前接了东西就走的,又突然想到了自己下一步的计划,开口道,“内侍官远来洺州,我应该尽一尽地主之宜的,便请你与诸位到我的山庄中歇息游玩两日,不知可好?”
“好,当然是好,王侍监你应该不着急着回去的吧!且与本王一同到于都督的山庄去歇息两日,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李世民在于秋的话音一落之后,立即就反应了过来,拉着这位叫王门的内侍监的手不放,生怕他不同意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