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伤人的真相(1 / 2)
杨七放权给寇准,寇准也不客气。
当即。
入了府衙。
坐上大堂。
穿戴了属于他的官服,是一身推官的官服,从六品。
然后,他开始对代州大刀阔斧的改革。
大权在手,过期作废。
寇准几乎毫无阻拦的在代州,贯彻落实了他的执政理念。
然而,在碰上商法和大同军军务的时候,却遭到了阻拦。
杨七在离开代州的时候,留下了两份手书。
提醒寇准暂时不要动代州的商法和大同军的军务。
一切必须等到他从汴京归来后,再商讨定夺。
此事,引起了寇准的好奇。
寇准仔细查阅了代州城里的商法和商税。
他发现,代州城每一日受到的商税,高达上万两。
每一日是上万两,一年可就是近三百万两左右。
这还仅仅是商税。
其中并没有牵扯到各地的农税。
毕竟,在大宋,农税才是重中之重。
如此庞大的商税,一下子就引起了寇准的兴趣。
当然了,寇准也遵从了杨七信中的告诫,并没有去动商法和商税。
他只是开始每日细心的观摩代州城的商业状况。
……
当寇准开始观摩代州城的商业状况的时候,杨七带领着人马已经到了汾水边上。
再临汾水驿。
汾水驿站的站长已经换了一位。
整座汾水驿也被改建成了一座酒楼。
驿站里的花草树木,全都被除去了。
汾水驿,已经彻底的变了样。
杨七也就没有兴趣再在汾水驿待下去了。
在汾水驿向阳的山坡上。
杨七挖出了战死在汾水驿的家将们的尸骨,带上他们继续上路了。
杨七这一次归程的道路,远比他当初去程要艰难。
几乎每隔几十里,遇到大山或者溪流的时候,总会跳出来一些个强盗山匪。
距离去岁杨大剿匪过去还不到一年。
各地的匪徒似乎又重新冒出来了。
大宋,是一个滋生山匪的肥沃土壤。
纵观五千年历史,土匪最多的,就是大宋。
一路上碰到的山匪多了,杨七就有些感慨。
或许,当初杨家去占山为王,也比投靠大宋要强一些。
杨七一路上遇到了几十股的土匪和流寇。
可以说,杨七几乎是一路杀过来的。
等他们一行到达汴京的时候。
随行的十二人,已经锐减到了七人,而且每个人身上都沾满了血迹。
跨马奔跑在驰道上,遥望着越来越近的汴京城,杨七满脸狰狞。
今日。
汴京城东门口执勤的是高家的人。
当他瞧见了杨七一行的时候,匆匆逃离了自己的岗位,快速的向高府跑去。
几乎在杨七跨马入京城的那一刻起。
汴京城里有一半的权贵,都知道杨七回京了。
杨七跨马奔驰在汴京城的御街上,表现的飞扬跋扈。
一路上所过之处,人仰马翻。
他在以这种姿态,表现自己对雁门关事件的不满。
巡街的禁军们,撞见了杨七,一个个像是鹌鹑一样,悄声躲避。
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去撞这个魔头的眉头。
杨七快马疾驰到了一个菜市口前,瞧着菜市口前聚满了人。
稍微打听了一下,才知道,今日是迫害杨家,造成雁门关事件的主谋斩首的日子。
杨七分开了人群,骑着马冲了进去。
菜市口内,跪倒着一群人,一个个的面目狰狞的,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有人认出了骑马的杨七,当即喊了一句。
“嗣仙人回来了。”
一瞬间,整个菜市口都沸腾了。
几乎所有百姓都围着杨七,七嘴八舌的问雁门关的事儿。
杨七随口敷衍了几句,他把目光投在了准备被斩首的那些罪囚身上。
其中一个罪囚,看到了杨七,高声嘶吼道:“杨贼,你怎么还没死?”
杨七策马上前,踹开了想挡在他面前的侍卫,到了罪囚的面前。
杨七低头看着他,“潘家的余孽?”
罪囚瞪着眼,面目狰狞,嘶吼道:“杨贼,你陷害恩公一家,我咒你不得好死。这一次在雁门关没弄死你们杨家父子,算你们命大。
可是迟早有一天,你们杨家将会为我恩公一家陪葬。”
杨七冷冷的盯着罪囚,冷声道:“就凭你?也有资格谋划雁门关的事儿?你也太往自己脸上贴金了。你们背后的人,抛你们出来做替罪羊,是不是给了你们足够的好处了?
比如说安排了你的家眷们过上好日子。或者说,直接给了足够的银两够他们下半辈子过活?”
罪囚眉头一缩,沉声道:“我不懂你在说什么。”
杨七一脸恶毒道:“不懂没关系,我不需要你懂。我过来和你说话,只是想告诉你一件事。凡是陷害我杨家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就算你们背后的人帮你们暗顿好了家眷,我也会一个个挖出来,送他们下去陪你们的。”
“杨贼!”
罪囚猛然暴起,声嘶力竭的喊叫。
很明显,杨七的话,戳到了他们的软肋。
杨七扫了一眼坐在监斩官位置的官员,冷哼了一声,策马离开了。
杨七走了,可杨七所说的话,却被台下的百姓们记住了。
汴京城内刚被压下去的流言蜚语,瞬间又被杨七给挑了起来。
……
杨七离开了菜市口,跨马回府。
一到府门口,瞧见了府门上挂这白帐,瞬间脸黑了。
杨府门房的老仆瞧见了杨七,赶忙向他施礼。
却被他一脚踹到在地。
杨七指着府门上的白帐,冷声道:“把这些东西全都给我撤了。”
老仆苦着脸,道:“这是老爷吩咐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