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2)

加入书签

孙老太说:“你呀,你有五个孩子,这年头,人没有软弱的余地!”

******************

冯玉姜带着小五“躲尿窝”,在孙家住了一宿。回来时,家里正操忙着拉电。

冯玉姜听二丫叽叽喳喳跟她说着,说镇上的人家里已经亮上电灯了,没有烟,特别亮,就那一个小小的灯泡,整个屋里都亮堂堂的,可好了。

二丫似乎对拉电这事十分兴奋。

“这么快就理上电了?看把你欢喜的,咱村里恐怕还得等几天呢吧!”

“反正快了,比那煤油灯熏的一鼻子灰好太多了。”

当然好啊,冯玉姜心里说,通了电,八十年代就算真正在这块地方开始了。

晚上钟继鹏回来,也跟她说起这个事。

“你说,咱家拉不拉电?”

“当然拉,怎么不拉?”

钟继鹏说:“拉电还是不拉电,各人家自愿的,上头鼓励叫拉电,咱这地方贫困,上头给贴补电线啥的。不过村里好些子人家都不拉电,听说电费怪贵的,没有点煤油划算。”

冯玉姜说:“这不是划不划算的事,我不管旁人家怎么弄,反正这电,咱家一定要拉。”

有了电,就像二丫说的那样,最起码不用熏煤油灯的黑烟了。再说,有了电,能干不少事儿呢!冯玉姜她当然知道,通电,并不像一些子老庄户想的那样,仅仅用来点个电灯。

“也不知道一个月到底要多少电费……”钟继鹏自己嘀咕。

冯玉姜说:“粗了不算细了算,你整天还抽着洋烟呢,你真要会过日子,你把你那个洋烟掐了。”

钟继鹏就笑,说:“管我抽烟什么事?拉电就拉电,什么了不起的。”

生小五给罚了两百块钱的事,着实让钟继鹏低落了一阵子,家里没有一个钱,光滑的,这让钟继鹏很不踏实。

冯玉姜却看得很开,钱是死的,人是活的。

她心里寻思,有了电,能不能弄点什么可以长期干的营生?比如,开个电动机磨面房什么的,不知行不行。冯玉姜对那些子机器是不在行的,但她当然清楚,通了电,有好多事都可以干了。

很快,电线杆子埋到了冯玉姜家门口。一群工人,在那儿吆吆喝喝地理电线,引得大人小孩好多的围着看稀奇。

不久,电线拉进了冯玉姜家里。

拉电的工人在她家忙碌了好一阵子,在各个屋里的梁头上挂上了一个灯泡,从梁头扯下一根细细的绳子来。

“怎么还不亮?”

刚子忙得去拉那根绳子,啪嗒一声,刚子吓了一跳,望望头顶,灯泡没亮啊?

拉电的人直笑:“正在理电线,上头还没送电呢,等晚上给你送电,就能亮了。”

晚上,外头忽然就传来一阵子小孩的欢叫声,来电了!刚子几步跑进屋去,拽住那根绳子一拉,屋子里一下就大亮了,照的跟白天一样。

“真亮,这下子能看清书上的小字了。”二丫瞅着灯泡说。

作者有话要说:听老妈讲,村里刚刚通电那会子,谁家装了点灯,是一件十分有面子的事情。

写着写着,就有点“往事不堪回首”的感慨了。

☆、第30章 老不尊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农村的中小学生不光放寒暑假,还会放麦假和秋忙假,麦假一般也就七八天,秋忙假多一些,能放十多天。

这样安排,一方面,有点让学生去参加社会生活实践的意思,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帮助父母农忙。

要知道,农村但凡稍大一点的孩子,没有吃闲饭的,像山子、二丫这样,都顶上大人使唤了,即使六七岁的孩子,也会在农忙时帮着家里看场晒庄稼,或者看顾更小的孩子。

秋忙假是有任务的,这个任务就是勤工俭学,说穿了就是要给学校交花生,有的地方学校里不光交花生,还要交地瓜干的。交花生的斤数各年级有所不同,低年级少一些,高年级要多一些。

今年秋收,刚子要交的花生是五斤,二丫、山子更多。山子跟二丫都跟着冯玉姜在收花生,刚子到底还小,正经干农活还不行,冯玉姜便给了刚子一个任务:除了打打勤咧,他要自己去耧到这五斤花生。

耧花生,这是那时候农村孩子都干过的事。一手钊子,一手篮子,到那些已经收完了花生的茬地里去复收。钊子是一种刨土的三齿小耙子,方便把泥土散散地划拉开。茬地里总会余留一些落在泥土里的花生,用钊子耧土翻找,时不时能耧到一个,一天下来,一个勤快的孩子差不多能耧斤把二斤的鲜花生。

娘仨在前头收花生,刚子就跟在后头耧花生,刚子人虽小,却也不住闲,蛮肯干的。

收花生的活儿不像割麦子那么累,这时节天气已经凉爽起来,不像麦口那么热,花生也不像麦子那么刺挠,但长时间地弯着腰薅花生,也很不容易。一天到晚,浑身酸痛僵硬,胳膊抬不动,腰也直不起来了。

两亩半花生,冯玉姜这娘仨也没愁着干,很快就收回了家里。花生收到家,还要把花生果从秧子上摘下来,再晒干。

为了省功夫,冯玉姜午饭就在地头支起了小铁锅,花生地里很多的落叶,不愁没草烧,娘仨煮花生,煮嫩棒子,扒地瓜煮,捎带点煎饼咸菜,就在田边地头开了伙。

鲜花生煮熟了好吃的很,然而花生费工夫,产量还低,价格就特别的贵,那时候一般庄户人是舍不得自己吃的。冯玉姜不这样想,地里产的东西,自家孩子再舍不得给吃,那也太不值过了。

花生完了,紧接着豆子成熟,棒子也该掰了。

起早贪黑,总算把豆子弄回了家,棒子掰开剥掉皮,摊开晾晒。掰掉棒子之后还要把秸秆一棵一棵砍掉弄回家。

要说最大的难处是什么,就是运输问题。家里没个牲口,也没有平板车,收下来的庄稼往家里运,就只能靠手推车一点一点地蚂蚁搬家。

“妈,咱家可得买个毛驴子,不然这活儿干不过来。”二丫这么说。

“你有钱?卖了你换毛驴子。”刚子在一旁耍嘴。

二丫斜着眼,随手摸了个土坷垃,刚子一看,撒腿跑出老远,咕咕地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