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理解万岁(1 / 2)
黄河站是华夏在北极圈之内设立的唯一一个极地科考站,也是华夏继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之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
不过要说起黄河站来,还就真颇有一番曲折。
事实上,黄河站之所以能够在斯瓦尔巴特群岛的新奥勒松建设起来,必须要感谢国内的高登义教授。
其实,斯瓦尔巴特群岛这个名字在1991年之前对于华夏人还是非常陌生的,或者说,华夏人把这个华夏原本也应该拥有主权的地方遗忘了整整六十六年的时间。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荷兰人和英国人先后发现了斯瓦尔巴特群岛,这个拥有着众多鲸鱼和海象的群岛就开始进入到世人的视线。
到了1858年,芬兰人在这个群岛上发现了大量的煤矿资源以及其他矿产资源,这个群岛立刻就引起了欧洲许多国家的觊觎。众多欧洲国家的人开始进入到这个群岛,挪威人、俄国人、英国人、德国人、瑞典人、丹麦人,等等等等。但人口数量最多的还是俄国人和挪威人。
这些人在斯瓦尔巴群岛上先是捕猎鲸鱼、海象、海豹,然后慢慢的开始挖掘岛上的矿产资源,并逐渐的形成了一个个的移民城镇。包括朗伊尔城、巴伦支堡、斯韦阿格呂瓦、新奥勒松以及前苏联建造的、到现在已经完全撤空的死寂小城普拉米登,都是那些欧洲移民当初在斯瓦尔巴特群岛上建立起来的居住地。
若从人口数量及实际行政管辖的角度来看,挪威和俄国所占的分量似乎更重一些。但是挪威毕竟国力有限,俄国当时又正处于革命与内战时期,无暇西顾。这对于不愿意放弃斯瓦尔巴群岛利益的欧美列强来说无疑是个最好的历史时机。于是各国急忙展开穿梭外交,你来我往,讨价还价,运用许多的“主义”与“原则”,经过无数个回合,终于达成了一套大家都能接受的条件。
1920年2月9日,英国、美国、丹麦、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荷兰及日本等18个国家.在巴黎签订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即斯瓦尔巴条约。1925年,华夏、前苏联、德国、芬兰、西班牙等33个国家也参加了该条约,成为斯瓦尔巴条约的协约国。
该条约使斯瓦尔巴群岛成为北极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非军事区。条约承认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但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主进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活动。
也就是是说,作为该条约的缔约国,华夏在1925年就已经在欧洲取得了一块飞地,华夏人完全有权力随意进出斯瓦尔巴特群岛,同时也有权力在那里修建自己的前哨基地。
但可惜的是,这个条约被遗忘了。新华夏建国之后,并没有想到还有这么一个对华夏极为有利的条约。
一直到了1991年,高登义教授应邀去挪威进行极地科考行动,并在挪威卑尔根大学的y•叶新教授赠送的《北极指南》中看到了《斯瓦尔巴条约》的英文版。
后来,当高登义教授把《斯瓦尔巴条约》带回国之后,华夏这才知道自己的国家竟然在北欧还拥有这么一块飞地。最终,华夏凭借着这份条约,于2004年在新奥勒松建立起了黄河站。
也就是眼前这座原本由王湾公司的矿工居住的宿舍楼改建而成的极地科考站。
这座楼是新奥勒松少有的用钢筋混凝土建造起来的建筑物,这座楼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建造起来之后是给王湾公司的矿工们当宿舍用的。后来华夏和王湾公司签署了租赁协议,才把这幢楼改建成为了黄河站。
所以这幢楼并没有什么气派的大门,如果不是门前面蹲着两座汉白玉的狮子,杨靖和格格真的是很难相信这就是黄河站的大门——大门仅仅是一扇单门,和普通居民家中的门没啥区别。
在贺蕊的带领下,杨靖和格格刚要推门而入,大门就被打开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打着哈欠皱着眉头走了出来。
贺蕊看到这个年轻人就问道:“赵斌,你这副表情的,莫不是又被李站长给尅了?”
赵斌无奈的双手一摊说道:“贺姐,你就别调.戏俺了......唉?贺姐,这两位是国内来的游客?”
“嗯,我的大学同学,正好路过这里,就过来参观一下。”
“欢迎你们来到黄河站。”小伙子只是客气了一下,并没有想象中的热情,然后就对贺蕊说道:“贺姐,我就失陪了,我得赶紧把这份资料送到山上的实验室去对比一下,要不李站长又该尅我了。”说着,小伙子客气的对杨靖和格格摆了摆手,就匆匆的走了出去。
格格纳闷的说道:“这伙计似乎不太欢迎我们啊?我们好歹也是从国内来的吧,在这么远的地方见面,这伙计怎么一点都不激动?”
贺蕊笑道:“哈哈,吃瘪了吧?四丫头,我给你说啊,不是赵斌不欢迎你们,也不是他见了国内老乡不激动,主要是自从入夏以来,每天都有来自国内的游客来到这里,最多的时候我们黄河站一天要接待三波来自于国内的游客,我们现在早就对国内来客麻木了。”
杨靖和格格对视了一眼,苦笑不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