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潘多拉魔盒(1 / 2)

加入书签

走进大户室,就看见罗贡献面前的桌子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报纸,手里还拿着一张用力的挥舞着。

旁边围了七八个大户室里的常客。

蓝鲸大厦这个大户室目前一共有42个人,有些阵营分明的分成两类人:这个阵营分明,倒不是说两类人相互敌对,而是说这两种人的情况不太一样。

一类是像梁一飞、张松、裘娜这样,有自己的产业事业,业余炒股的,这批人一开始还天天泡大户室,但很快的,主要精力又回到了自己的事业上,有时候好几天都不出现在大户室,一周来个几个半天坐坐;

还有一类就是全职炒股的,这些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手头赚了第一桶金,却没有后续的生财之道,也耐不得再朝九晚五的上班,于是把大部分或者全部身家都投进了大户室,全职炒股,周一到周六,只要股市开盘,从早到晚就都泡在这里面。

前者属于投资,后者完全是投机。

目前围绕着罗贡献的这几个人,全部是全职炒股的投机者,有两个也是当地国企的厂长,和罗贡献一样厂子黄了之后,他们自己忽然就有钱了,轰轰烈烈的投入了股市之中。

看到梁一飞出现在门口,罗贡献在人群里冲他挥挥手,笑起来:“老梁,稀客啊!你真是运气壮,一来就有好消息!”

“什么内幕消息?”梁一飞冲大户室里这些人点点头微笑,走到罗贡献身前。

瞄了一眼他电脑上的股票软件,好家伙,这老小子的资产已经有430多万了!

自从汽水厂被梁一飞接手过去,罗贡献彻底无事一身轻,安全着陆,之前挪用炒股的两百多万平安落袋,每天也不干别的,时间三三开。

三分之一泡大户室,三分之一去花天酒地快活度日,三分之一在家或者在情人家享受天伦之乐或者肚皮下三寸之类,日子过的小神仙没啥区别。

中国股市有个特点,在大势相对平稳的时候,无论是熊市还是牛市,只要手头有足够的资金,不是太贪心,比较有经验的大户低买高卖,进进出出,赚点生活费还是不成问题的。

去年10月,经过股票认购证风波、股市一年间暴涨暴跌的巨大波动,证监会终于成立,信心比黄金还重要,监管层出手,市场重新被注入了信心,颓丧了大半年的股市开始渐渐稳定、回暖,上证指数从500多点,短短两个多月,重新回到了1400点。

罗贡献手头这快三百万,在股市里如鱼得水。

过年梁一飞和他一起吃了个饭,还听罗贡献吹牛逼,他如今股市里的资产也快要逼近四百万。

在滨海市的大户中,算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光是论钱,很多滨海市有头有脸的老板都不如他。

这才多久?已经突破了400万,变成了430万!

做实业就是这样,摊子铺的大,看着光鲜,可手上真没什么闲钱,比如说梁一飞,如今一下子拿出五十万都非常困难,以至于要沦落到卖股票补贴厂子的地步。

有时候想想也挺恼火,罗贡献这样挖国家墙角,从虚拟经济里赚得盆满钵满的人,日子过得轻轻松松,自己这样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压力山大,卖自己股票投入实体经济,相比之下,谁愿意来搞实体?

还有,罗贡献除了那千分之几得印花税,完全是尽得,赚了这么多钱,几乎不要交税;厂子倒好,营业额差不多一半都要上缴,这他妈可是营业额的一半,不是利润的一半……

在中华鳖精投放市场之前,赶紧想法弄成合资……

回到正题,笑呵呵得问罗贡献:“什么好消息?内幕啊?”

除了内幕,谁敢说就一定会涨或者会跌?可要真是内幕,那又不是罗贡献这种层次的人能掌握到的,所以梁一飞也没抱着多大信心。

“哪里需要内幕!所以我讲,你们都不会炒股,根本不懂嘛!”罗贡献那股子牛逼劲头又上来了,把手里的报纸朝桌上一摊,牛皮哄哄的说:“我跟你们讲,炒股这个事情,就两个原则,大原则,听国家的话,国家叫你炒,你就炒,国家发文提示风险,你就赶紧扯;小原则,多关注各种相关新闻,市场敏感着呢,有点风吹草动,立马在股价上反应出来!你看看这个!”

这倒是不假,他桌上少说摆着七八份各种各样的报纸,大户室也一共定了十份报纸,免费阅读,大户们每天在股市就是看盘、喝茶、看报纸、吹牛逼。

罗贡献指着的是一份商报,在不起眼的第二版,刊登了一则消息:

中国工商银行收购联化科技10%的股份,现金交易,这些钱专款专用,定向投资,用以投资联华科技,建设一条新的dvd生产线。

消息不长,就第二版角落里一个豆腐块似的,也不是专门报道,内容简简单单,就是一则通告。

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超过5%的股权变动,都必须发布公告。

哪怕是一个自然人,买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达到了5%这个线,都要在报纸上发公告,以确保普通小股东的知情权,避免风险。

梁一飞微微一愣,真别说,还真是个重大利好。

都不用罗贡献分析,哪怕不炒股的人都可以看出来,工商银行是什么样的存在?它居然能入股投资联华,那这个联华科技不就等于有了国家背书?还会缺钱?缺政策扶植嘛?

稳得一塌糊涂啊!

再说了,银行的投资方向,向来体现了国家意志,工商银行忽然投资联华科技,是不是意味着国家准备大力发展影碟技术?

其实都不用国家‘大力发展’,这两年沿海地区,从港台日本来的vcd已经因为画质清晰、便于携带等等原因,渐渐开始取代录像带。

无法在中国普及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大陆自己的vcd机生产单位,一台进口的vcd机,售价要高达上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