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以石击卵(1 / 2)

加入书签

由于路途短,前线的军营一般都不会大量储存粮食,以为铁骑军队的快机动,高丽军储存粮食的重地就在安边城,沿途均布有严密的岗哨,一旦明军有偷袭粮食的企图,便立刻会被现,是以高丽军对安边城的安全十分放心。

从安边城运粮到高丽军前线十分有规律,以七天送一次粮,保证前线军营有半个月的储粮,但这次却足足断了九天,高丽主将李必开始意识到了事情不妙,他立刻派快马前去查探,得到的结果却几乎将他惊死,安边城早在十天前就已经被明军占领了。

事态已经相当严重了,李必这才明白明军迟迟不进攻的真正原因,他们不是在等待本国皇帝的命令,而是在等待他们断粮,高丽军已经只剩五天的军粮了,李必立刻下令在附近村寨抢掠粮食,同时命大将郑栋明率一万军反扑安边城,并派人翻山越岭去开京向李成桂求援。

八月底,一万高丽军以急行军的方式向安边城进。

安边城以北的道路并不平坦。绝大部分都是被森林覆盖的山地,这里交通艰难,只有一条沿海边的小道,尽管可以称为小道,但也是道路崎岖,坎坷不平,这也是高丽军骑兵极少的缘故,虽然耽罗岛可以养马,却没有用武之地。

一万高丽步兵以一种导乎寻常的度向南疾奔,李必心急如焚,为了让士兵能尽快赶到安边城,夺回粮食,他不惜采用的破釜沉舟之计,每个士兵只准带两天的干粮。也就是说二百六十里路程,士兵们必须两天内赶到,否则就断粮,这也难怪,李必已经被逼得没有办法了,安边城的突然被占使他军中只剩下五天的粮食了,就算去村中劫掠和这一万军队省下的粮食,也最多维持七天而已,更要命是北边的明军却拖而不战,明显是知道了他的窘况。

李必心里明白,李成桂这次押赌还未开战便已经输定了,且不说高丽军和明军的实力相差太远,而且李成桂偏偏在这个时候建立朝鲜新国。这个消息已经导致军中出现了严重对立,支持者和反对者皆旗帜鲜明,李成桂难道不知道并不是每一人都憎恨高丽吗?尽管他李必再三给士兵们解释这或许只是一种传言。但士兵们人人都清楚,这不是传言。很多士兵的家信都已经到了,军心不稳,再加上粮食危机,这场战役已经必输无疑了,李必为了争取最后一线希望,他不得不破釜沉舟了。

天刚亮,一万士兵经过一天一夜的强行军,都已经筋疲力竭了,可是他们也只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还有一百七十里路,路程还不到一半,可干粮却去了大半,强行军导致饥饿感更盛,其实许多士兵吃完早饭后就只剩下最后一顿了,也就是说,今天晚上就要断粮了,有部分士兵聪明一点,偷偷自己准备了一点干粮,可绝大部分人都只领到了两天的干粮,而且直到昨天傍晚,上面才告诉他们,行军的目标是安边城,士兵们当时就傻眼了。

一夜行军大家都累得话都说不出来,可早上不知谁先抱怨了一句,憋在心中的愤怒终于爆了,一路骂声震天,两天让他们赶到安边城,李必脑子出问题了吗?许多士兵根本不再忌讳,直接点出李必的名字破口大骂,问候他家的十八代女性,军官们不敢多管,更不敢说是要他们去和明军拼命,只是安抚他们,到了安边城便有饱饭吃了,尽管如此,士兵们都愤怒地质问:“今天晚上怎么办?”

怨气就仿佛最强悍的感冒病毒,不到一刻钟,一万人的军队都被传染了,甚至军官们也开始抱怨起来。人家的破釜沉舟只是砸锅沉船,没说要断粮啊!这是谁教大帅的馊主意?抱怨,李必抱怨李成桂判断失误,下面又抱怨他汉学不精,骂娘声就仿佛成了高丽的军歌,嘹亮而刺耳。

“郑将军!”一名军官从后面飞驰而来,叫住了主将郑栋明,郑栋明是高丽名门,也就是户部尚传的儿子,他领兵水平一般,但李必叫他去夺回安边城是有深意的。如果战败追究责任,那最后的根源就是安边城的失守,叫郑栋明去救城就是想把郑道传也拖下水,郑道传可是李成桂的心腹,为了保儿子,他就必须得保自己,这就是李必给自己留下的一条后路,至于夺下安边城,李必得到的情报是明军只有不足两千人,以万人对两千,就算不能全歼敌人,但也至少能夺回部分粮食,以让高丽大军顺利撤回到摩天岭以南。

郑栋明骑在一匹战马之上,他听见后面有人叫他,心里也知道是什么事,不由叹了一口气,停下了马匹,他当然很清楚军中已是怨愤冲天,可他也没有办法,现在正是中途,前进粮食已经支持不住,后退军心必变,使他进退两难。

“韩将军,什么事?”他勒住马问道。

“大人,我记得附近有个大村寨。要不属下带人去弄点粮食来,否则就真的断粮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