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全力一击(2 / 2)

加入书签

耿柄文便成了最后一个有资历的老将了,有他在,至少能稳住军心。这就是叶天明大力推荐他为中路军主帅的原因,不过耿柄文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有一个长处,那就是他的防守能力很强,在朱元璋的诸多大将中,他的防守能力是一流的,他在防守上考虑得非常细致,甚至细致到要挖多深的沟,要埋多少鹿角,对于火炮的轰击,大营栅栏需要用多粗的树,等等等等,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使他堪称为天下一守将。

这一次耿柄文非常谨慎,他充分挥了自己的长处,采用步步为营的办法向北逼近,这才使得燕王对他头疼,要千方百计除掉他。

这天晚上,耿柄文正在和暴昭商量先撤军回大名府,等待东路军前来配合,他们也得到了消息,东路军还在济南府驻兵不动,按计划他们应该在馆陶一带才对,很快,他又得到了盛庸传来的确切消息,李维正集结近二十万大军在诸城,有截断朝廷大军后路的可能,这让耿柄文大吃一惊,如果李维正和燕王勾结,那朝廷大军的形势就堪忧了。

“报告!”大帐门口忽然传来一名军士的禀报:“有燕军最新消息。”

“什么消息?”耿柄文紧张地问道。

一名军士进来,呈上一份情报道:“有探子现燕王近二十万大军走静海、沧州一线,沿运河南下,目标似乎是前往山东。”

这个突来的情报使耿柄文和暴昭面面相视,眼中皆露出了震惊之色。耿柄文急道:“暴大人,这一定是燕王和李维正有了勾结,准备南北夹击朝廷的东路军,盛庸危矣!”

暴昭是个文弱书生,策划一些战略建议,在军中表表演讲,稳定士兵的情绪是可以的,但对于这种纯战术性的问题,他真的是不懂。他也着急道:“此事耿将军可早做决断。”

耿柄文想了想便道:“燕王的战术很明显,他先和李维正夹击东路军。得手后再北上绕道我们身后,先断我们的补给,然后在和北平的另一支燕军合围我们,我们决不能坐以待毙,我建议大军立即南下济南,救援东路军,不知暴大人以为如何?”

暴昭点了点头道:“唇亡齿寒,耿将军所言极对!”

耿柄文当即下令:“中路军立刻起兵南下。”

就在中路军开始拔营动身的当晚。一百里外的沙河县,一支如虎狼般的强大军队刚刚抵达,这是燕王朱棣亲自率领他的全部二十五万精锐之军,包括十万燕山铁骑,准备强袭朝廷中路军。

这就是朱棣所策划的反间连环计的最后一环,集中优势兵力击败耿柄文一次,为了这次行动,他不惜动用了四十五万大军,其中二十万大军由战斗力不强的次兵组成,沿运河南下佯攻山东,目的是为了调动耿柄文的军队,他对耿柄文的防守还是深为忌惮的,只要耿柄文的军队是在运动之中,那他就有把握击败中路大军。

但叶天明已经被罢免一个月了。他却迟迟不动兵的原因是他担心朝廷东路军,如果朝廷的两路大军互为犄角,互相策应,那他就真的就没有什么把握了,可他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东路大军竟然滞留在济南,和中路大军相隔五百里路,朱棣大喜过望,连连高呼:天赐良机!不过他很快就知道,不是什么天赐良机。而是李维正突然在诸城集结大军,牵制住了东路军北上。

为此朱棣深为困惑,他不知道李维正此举到底是什么用意,但他已经来不及考虑这么多了,机会稍纵即逝。他立刻动了早已准备好的全力一击。

夜色中,朱棣的大军如洪水铁流般地向疾行军,朱棣已经得到了耿柄文拨营起寨的消息,急令大军加前进。

就在这时,一队骑兵押着两名明军信使赶到了朱棣的面前,“殿下,李维正派信使求见!”

朱棣一怔,他立刻道:“带他们上来!”

两名信使被带上来,朱棣打量他们一下,便问道:“你们李总兵的信在哪里?”

一名信使呈上一封信,朱棣打开,借着火光看了一下,上面只有一句无头无尾的话:“助君一臂!”

朱棣恍然大悟,他呵呵笑了。“你们李总兵真是大胆,就不怕我把这封信告之朝廷吗?”

“回禀殿下,我家总兵大人还有一句口信。”

“讲!”

“我家总兵说,殿下已经使过了一次反间计,是断断不会再使二次。”

朱棣仰天大笑,“好!这个人情我领了。”

他马鞭一指南方,厉声下令道:“传我的命令,十万燕山铁骑先行,务必在天亮前追到耿柄文!”

………………

建文元年十一月,燕王朱棣亲率二十五万主力大军在邯郸以东六十里处,与仓促应战耿柄文大军爆了一场激战,经过一天的激战,朝廷军队大败,二十万大军死伤惨重,投降溃逃者不计其数,耿柄文败退至大名府,收拢了十万败军严防死守。朱棣大军与耿柄文军对峙五天,他见无机可乘,便退军回了北平。

消息传到了朝廷,引朝廷震惊,黄子澄痛斥叶天明引荐无能大将,要求立即换将,他推荐曹国公李景隆为北伐主将,朱允炆当即召李景隆上殿询问,李景隆慷慨陈词,兵法韬略对答如流,并言三个月后进北平庆功。

朱允炆壮其言,命其为北伐主将,以替换耿柄文,山东盛庸听其调度。同时调动三十万后备大军交付李景隆,命其即刻北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