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刀也会死(2 / 2)

加入书签

“地艳和刃艳都要磨成很细小的薄片,用指肚轻轻压住,然后根据刀上地和刃文的走向,一点点地进行研磨,用心体会……”

完成第二步后,苏渊站起身,开始调配秘方,柳生惠美更加兴奋,给徐奎介绍道:“研磨师会将粉末及液体按一定比例调制成膏状,然后用吉野纸沾着对地肌进行处理。经过这道工序后,地上的变化会变得更清晰更有力,颜色也更漂亮,这就是传说中的拭!”

苏渊笑而不语,不同研磨师的配方存在很大差异,本阿弥氏使用的材料有角粉、某些铁质粉末、丁子油,和另外一些材料的粉末和油料。

不同的作品,同一位研磨师使用的配方也不一样,处理后的效果也不同。配方是研磨师的最大秘密。

“在我看来,前三个步骤不难,最有意思的反而是刀取!”

苏渊重新拿起内曇砥,分析道:“这步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研磨师对造刀流派、刀作者和对刀本身的认识,以及个人审美能力。”

“依据认识,去加强、弱化、增补删减一些笔画,使这把刀最终成为一幅完美的作品。整个过程,犹如在进行一幅水墨画创作,有非常大的创作余地。”

“我记得你们家有一口造于元龟二年的短刀,刀的第一位研磨师,虽然把地肌表现得很强烈,但刃取显然很失败。把刃文做得很刻板,几乎没任何变化,沸和匂没有得到表现。”

“但最严重的是他改变刀原本的刃文,栋侧原本也有刃文。这种烧法叫栋烧,乃古刀中比较罕见的烧法,他却完全没意识到这个问题,非但没取出来,还将其做进地肌里。”

苏渊放下砥石,不屑道:“简直是暴遣天物!”

“刀也是有寿命的,每磨一次就老一分,因为刃文会薄、会少,磨到一定程度必然报废。”

“所以刀,也是会死的!”

徐奎和柳生惠美面色凝重,大家都是高手,研磨到这个程度,光靠眼睛和手感已远远不够,一个优秀的研磨师还必须会用其他所有感觉,才能分辨出砥石与刀摩擦时因研磨度差异。

凭着听觉、视觉和触觉,才能判断当前的研磨进度,好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如何做。

苏渊放下砥石,打开工具箱,里面放着形状各异的钢制工具。开始第五阶段棒研,对镐地和栋进行类似镜面抛光一样的处理。

武士刀审美讲究,刀分三色,即将刀的镐地、地肌、刃文处理成层次分明的三个区域。在刃取做完以后,按不同部位以特定走向做出有方向性的类似镜面的效果。

最后的步骤,是化妆研。将对切先的栋、茎上的滤目进行加工,最后在刃和茎的交界处做上每个研磨师特有的研标。

一旦这个工序完成,就意味着研磨师认为已完成这件作品,并在这柄作品上落下自己独特的款识。

流水纹,渊字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