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1 / 2)

加入书签

这么多的洞晶石,一次性就扔了出去,就是为了一个阵法,而且还是一个不一定成功的阵法,也就是陆不弃有这魄力。

的确,即便阵图成型了,又有足够的洞晶石,也并不表示就能够成功。

不过刚才那么背时的陆不弃,这一次运气还不错。

两千二百二十二块四品洞晶石同时闪着毫光,消失不见,彻底融入了阵图之中,骤然幻化出千座高耸的山岳将陆不弃笼罩了起来。

感受到一股浑厚的力量在周围形成,让陆不弃心头很自然地升起一阵安定感。他知道,千山镇宇阵成功布置了,忍不住用力挥动了下手。

烈焚也大赞了一声:“好样的,人崽子!”

要知道,千山镇宇阵的难度比百岳壁垒阵都更大,很多成功布置过的阵法师都很难保证有三成的成功率。

其实陆不弃已经准备好了六千六百六十六块四品洞晶石,这基本上是他所有“现金”中的八成储备了。

这一下成功,让陆不弃大松了口气。除非他能再次碰到那个洞晶石矿脉井喷,或者再去抢劫几次旺铺并灭杀一个荼神战会,才可能弄到这么多的洞晶石。

这种时刻,能源才是存活的最佳保障,能省一些,就意味着陆不弃的可持续战斗能力更多一分。

对于千山镇宇阵的防御能力,霜风长白没有丝毫的夸大其词,他甚至说过,就算是他最鼎盛的时期,也休想在十击之内轰破它。

霜风长白最强的时候,比烈玄强大何止百倍?

烈玄那足够秒杀苍风铃的攻击,轰在千山镇宇阵的阵壁上,根本无法撼动分毫。

陆不弃心头微松,手头上却没有丝毫的闲着,他可不会只依靠一个防御阵来消耗烈玄的兽怒斗气,这样太亏了。

作者题外话:转眼,不灭写了又一个念头了。新的一年到了,感谢大家一路陪伴和支持。也希望不灭能给大家带去一些美好和感动。劣者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

第一四八章 毁于一旦

陆不弃继续布阵。

“四方天局,神控法规阵。”

“四方天局,闭户绝能阵。”

“四方天局,九叠壳壁阵。”

“四方天局,引雷阵。”

“四方天局,孤注一掷阵。”

陆不弃一口气,接二连三地施展了五个阵法。

神控法规阵,耗费七百二十块五品洞晶石,为了给接下来的数个阵法增加多变性的规则。比如说让闭户绝能阵,不绝引雷阵所需要的雷元。

闭户绝能阵,耗费九十九块五品洞晶石,为了降低金衣祭司从天地间重新吸收能量的可能;

九叠壳壁阵,耗费两千二百二十二块五品洞晶石,一是为了保护其他的一些阵法不会那么容易被破坏,二是为了避免金衣祭司在兽怒斗气快要耗光的时候,突然选择撤离。

要知道,兽怒斗气快要耗光的金衣祭司,陆不弃还是可以一战的,甚至有可能将之斩杀。这似乎有些夸张,可是从千山镇宇阵成功布下开始,这一点就并非遥不可及。

陆不弃的信心来源,也不仅仅是千山镇宇阵,他还琢磨出了一种十分行之有效地攻击手段。

那就是引雷阵和孤注一掷阵。

引雷阵是一个十分小型的阵法,只需要二十五块五品洞晶石就足够。

但是当引雷阵一设立,却是让这块区域突然出现了天变。天空之海都骤然形成一个漩涡,远处的霹雳闪电竟然纷纷被吸引了过来。

然后所有的霹雳闪电的能量被汇聚成一个巨大的雷球,哗啦啦地轰向烈玄。

这种雷球的速度并不快,似乎因为引雷阵将所有霹雳的速度都转化成为了雷源,但是速度再怎么慢,最终都能轰在烈玄身上。

因为在神控法规阵的控制下,小小的引雷阵,却是拥有了绝对锁定的能力。

天地海的霹雳闪电的威力并不强,平均算来,顶多算得上相当于一个裂合期下阶的兽修全力一击。但是成百上千道霹雳闪电汇聚在一起的威力,那就十分可观了。

从烈玄在挨了一记雷球的攻击后,好一会没能对千山镇宇阵发出有效的攻击,就可以看出,引雷阵这个小阵法,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却是能发挥出极其恐怖的威能。

引雷阵的效果之好,是有些出乎陆不弃的意料之外,有些无心栽柳柳成荫的感觉。

陆不弃原本的杀手锏,是孤注一掷阵。

所谓孤注一掷阵,就是让在阵中之人能够高强度地挥霍甚至透支自身的能量,发挥出比平常全力一击强十倍,甚至数十倍的攻击。

比如说,陆不弃以十成实力平常一次攻击,能造成一百个单位的伤害,那么在孤注一掷阵中,他一次攻击,就能发挥出一千个单位,甚至数千个单位的伤害。

当然,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宴,能有这么好的效果,完全是因为陆不弃同时会高强度地消耗十倍甚至数十倍的能量。

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效果了,毕竟每个人在固定修为层次上,每一次攻击强度肯定是有上限的,毕竟三脉强度有限,法术成型阶段所能释放的法力也就有限。

如果没有类似于狂雷爆元这种强大的秘法,那么没有人能够打破这个自然规则。

而孤注一掷阵,就是能让人无视这种规则。

也许有人说,这是不是有些鸡肋啊,打不了多攻击几次啊,一次一百,十次不就一千了?

说这种话的人不但没有想到陆不弃这个时候时间的宝贵,更没有想到的是,一个现实中攻防之间的伤害抵消问题。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一百个单位的伤害,连烈玄的护体斗气都破不了,那么十次一百个单位的伤害,看起来输出一千个单位的伤害,可同样无法伤害到烈玄分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