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敛财(1 / 2)

加入书签

赵柽关于建立柜坊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大家的积极相应,因为盛字各堂完全具备了开办柜坊的条件。论信誉,从最初的盛德堂和盛义堂便注重买卖公平、诚信经营,良好的口碑享誉各地;论资金,如今积累的银钱已有千万,其中大半闲置在金库中留着应急,而现在每年的收入足以应付各项开支,且有盈余,可谓资本雄厚。

此外还有几项优势,十几年间诸堂在各地建设了大量的邸店、商铺,已经形成以汴京、太原、杭州三地为中心,周边诸州府为骨干,辐射军县的商业网络。且经过各商铺、学校的培养,也有了一批属于自己的经济管理人员,做这种事情也可以应付的来,还有项优势大家都没明说,那就是燕亲王的牌子做后盾,且还有一支从未吃过败仗的虎狼之师在旁虎视眈眈,一般人谁敢捣乱。

“本王还是有些担心,我们如果建立覆盖各地的柜坊,势必要动用巨额的资金储备,一旦遇有突发情况发生,一时难以筹措到大量资金,造成措手不及呢?”赵柽想了想又问道,他知道大宋的好日子就要结束了,投入大量资金搞柜坊,遇到动乱资金无法回收,反而误事,他不得不多个心眼。

“王爷,其实我们不必铺开那么大的面,只要在各路府治设立一家柜坊即可,个别商业发达的地区才考虑州县一级。而柜坊都是先收钱后办事,不需占用多大的资金。即便遇到挤兑,从邻近调拨也不会误事!”张确回答道。

“嗯,以点带面这个主意好!”赵柽点头赞道,接着又提出一个问题,“可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因为我们的柜坊是面对全国,而各路的兑换的比例是不同的,且变化较快,一旦计算出错,咱们不但挣不了钱。还得赔上本钱!”

赵柽知道前世各国币值也是不同的,国际贸易多以美元为标准计算,而宋虽然建国百年,且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十三路专用铜钱,其中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这导致货币使用混乱,比如一个铜钱可以兑换十个铁钱,而铁钱又有大小之分,有一当十、一当五之分,既是国家发行的官票――会子,在各地也有不同的价值,要想实现全国通兑,就需要有个计算标准。

“王爷考虑极是,即便是一地。各行之间兑换标准也不统一,弄不好真的要吃亏的!”张确点头道。

“王爷,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各路**核算,那样就可以避免呢?”赵智想了想道。

“不行,做买卖就是赚取货物各地之间的差价,你兑换只限于一地,那岂不失去了意义!”赵柽一口否定了赵智的建议。他的构想是建立全国通存通兑的钱庄,不能仅限于一地。

“王爷,那您看以金银的价钱为标准结算如何?”赵智又说道,西征时为了保证各部能就地买粮。王爷曾提出给各部发放一定的金银自行使用,这些东西虽然不能作为货币,但是其价值却是各地都认可的。

“嗯,这个主意还行!”赵柽点点头,前世的货币都是采用金本位,黄金也是最好的储备货币。

“好,只是金的量小,而银却流通量大,我们各地的柜坊就以银价为准结算,只是各地距离较远,需要互通信息,才好运作!”魏伯初也觉可行,但是他也想到个困难,各地的银价也是不同的,兑换时就要参考目的地的价格,而信息传递就成了面前最大的困难。

“魏盐监,这个好说,我们各堂之间有传递的渠道!”张确笑道,其实这个困难对他们来说真不是大问题,商队建立之初就担负着收集各地商业、军事情报的任务,而情报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时间性,所以那时便通过各种手段建立了完备的信息传递通道,现在如果东南有大事发生,最多也就两天就可传到王爷的手中,这点事顺手就办了。

“王爷,既然我们要在西北立足,那么柜坊的生意也应与它处有所区别!”魏伯初在官场中打滚多半辈子,又曾身处高层,如何看不出赵柽在西北种种所为是为了稳固自己的根基,于是又提出建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