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明敲暗打(2 / 2)

加入书签

听着‘观众’们的豪言壮语,看着他们一个个义愤填膺的样子,而皇帝却是轻笑不已,见喜知道皇帝的奸计得逞了。早在年前,他就吩咐京中的伎人、名伶排练了一批反映女真入侵的剧目,然后南下表演。这些人演技本身就不错,而且很多人都有过被女真人掳走北行的经历,表演的可谓是入情入境,情真意切,很快便走红江南。

实际上,在这个交通和通信技术都不发达的古代,信息传递是十分困难的,远在江南的百姓对女真人的野蛮和残忍的本性及他们的种种恶劣的罪行并未亲历,而多是偶有风闻,所以难以体会到女真人对国家和民族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可现在他们从这些伎人的表演中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女真人的暴虐,以及整个民族所蒙受的耻辱。

赵柽在和战之辩开始时就意识到打嘴仗是争论不出结果的,反倒不如这种表演的形式简单直观,使人更加容易理解,充分的调动起百姓对女真人的仇恨之心,让他们明白一味的求和只会落得丢城失地,受其奴役,灭族亡种的下场,只有彻底打败他们才能消除女真人入主中原的野心,换来现在安定的生活。

纵观中国城市史,历朝历代都有富庶的城市,也不乏文化昌盛之地,苏州向来具有崇教尚文的文化传统,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富庶是其基础、文化是其表征、和谐是其本质。

人们喜欢过和平日子,厌倦战争,而现在女真人好不容易被打退了,大家都希望解甲归田,可偏偏皇帝似乎仗还没打够,如果频频发表战争言论,只会被士人和百姓认为是穷兵黩武之君,从而消极应对。可大宋税赋多出江南,北方人口在战争中损失众多,兵员也需从江南征调,没有他们的配合,将来战争一起便会误事。

而现在江南之地随着这股‘复仇雪耻’之风吹遍各地,已经是群情激奋,战声四起,同时又从民间逐渐向士林和官场蔓延。谈兵论武又逐渐成为‘时髦’的话题,从学堂到酒桌到处有人在大谈北伐,而各种版本的《平金策》也上了赵柽的案头,其中不乏过去大谈和平的官员和大儒。到了现在主和的声音被淹没在请战声中,上下终于统一了声音,赵柽完成了舆论上的准备…

过了中秋,气候转凉,圣驾继续南行前往杭州,而这时赵柽更为紧张,现在战争动员已经按部就班的展开。他连续接见两浙路、江南路各州府官员和驻军将领,向他们通报了与女真人和谈的情况,现在女真人态度强硬,依然要求恢复靖康年间达成的‘和议’,不仅要纳贡称臣,还要割让三镇。

赵柽此刻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纳贡称臣他不会同意,割让土地更是做梦,而一旦和谈破裂就要准备打仗,以武力收复幽州山后诸州,逼迫女真人放回辽王。他同时告诫官员们战事一起,全国就会进入军事管制时期,无论是谁在后方捣乱,有动摇军心之举,叛国之行为,消极应对诏令者定将严惩不贷,绝不会手软。

赵柽随后命令各转运司务必在十月以前将秋税押送进京,各仓司调转漕粮进入河北;安抚司秘密完成地方各军战备动员,进入战争状态,随时接受征调,同时对地方实施严密监控,加强治安管理,对在战争期间作奸犯科、趁火打劫者一律重惩,绝不允许后院起火。

杭州的富饶基本上是开封富饶的根基,这里在明州进一步开放后,更是大商云集,这些人在商界呼风唤雨,可以左右一国的经济,赵柽当然不能轻视,接下来他又抽出时间与杭州的大商士绅们会面,并即兴针对富国强兵发表了讲话。

赵柽自开国说到不久前的女真南侵,表明历代从来都没有跳出历史的怪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时间消磨了国家和军人的忧患意识。他告诉众人宋朝的国运昭示我们国富是军强的物质基础,但国富不一定军强。仅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没有把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能力,只能受制于人,没有任何尊严地位可言。

宋朝的财富虽高,但几乎与国防实力不沾边儿,大宋的财富基本上是由蚕丝、茶叶等东西的出口换来的,不可能转化为强大的国防实力,军队也不可能拿这些东西去打仗。只有在坚持和平发展的前提下,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培育尚武精神,建立一直强大的军队才能保护手中的财富和创造更多的财富!

皇帝的话在众人中引起共鸣,现在开埠后便是海军先行,为他们开辟了新的航道,清除了沿线的海盗,才能是他们的船队往来平安,于是纷纷表示愿意为将来的战争出力…(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