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仍在(1 / 2)
赵忠在一群潜邸之臣中算不得太出色的人物,可在一帮人中的地位却稳居前三甲。他担任过一军都统领兵作战,立有战功;也曾留守后方治理地方,有所建树;做买卖也没赔过钱,且能有所盈余。但是其最引以为傲的却是从亲卫队初建的时期便先后两次进京担任皇帝的护卫队长,登基后便接任了近卫军的统制这个让人眼热的位置,从中可见皇帝对他的信任和倚重。
赵柽喜欢赵忠却不是因为他是个万金油似的人物,而是看重他做事心中有数,交待给他的事情,即不用强也不耍滑,虽有变通却又不妄为,事情总是办的上下满意。可以说是进退有节,上下有度,比之总管见喜还要得力,有时赵柽都想把他阉了留在身边,不过赵忠幸运的是皇帝也就是意淫一番,从未想过实施。
登基后,近卫军担负起警卫京畿的责任,可却不是仅仅站站岗,看看大门,出行时跟着皇帝耀武扬威。他们还要派员警卫朝中重臣,出镇地方大将的府邸和个人安全,这即可以看做皇帝对他们的爱护,也可以视为一种暗中监视,防止其有出轨的行为。所以近卫军统制这个职位就炙手可热了,可以说能监控百官众将,决定他们的荣辱身死。
因此赵柽对近卫军的人选就要慎重了,可他手中的人选并不多。见喜曾多次兼任近卫旅的都统,但他是内侍让他担任此职容易引起士人们天然的反感,想起当年阉人操纵朝政,插手军旅的事情;赵信也是近卫旅的老长官,可她身为王妃受后宫不得干政的限制也不可能;赵义为人公正,执法严明,铁面无私。可从反面说就是不通情理,喜欢抓小辫子,能臣干吏往往又都有些小毛病。做事不拘小节,说话跑气漏风,让他做这件事,恐怕用不了几天就都得给送到御史台了。
左思右想,只有赵忠这人做事既有原则又能变通。还是军事干部出身。而近卫军作战功能减弱,防卫成为主要职能,不需要一个勇将领兵。他正是个恰当的人选。于是这‘好事情’便再次落到了赵忠的头上,这几年干下来,还真不赖,他不但让皇帝满意,还将文武大臣们糊弄的高高兴兴,沐浴在‘皇恩’中而不自觉。现在赵忠想出这么个法子攻打皇城,赵柽当然不奇怪,也乐得配合一下自己的爱将…
…………
果然不出赵忠所料,在第一轮攻击结束后。赵勇立即下令收缩部队,一面对当面的金军警戒,一面重新组织部队准备对敌再次发起冲锋。面对宋军一波接着一波的冲击中,金军的战线虽然被击穿,但是在攻击中军时受到了顽强的阻击,而骠骑兵们的速度也降了下来失去了进攻的锐势。再强行攻击的话便会陷入金军重围,那是很危险的。
赵勇不想冒险,自己手中的龙将是宋军唯一的重装骑军,而一个重骑兵从选拔到训练都是十分严苛的,每个士兵、甚至每匹战马都是宝贵的。而他也明白自己面对的毕竟是金军的主力部队。幽燕地区金军最为精锐的部队,其曾征战四方作战顽强,不可能一战而尽全功。在刚才的战斗中金军面对突然出现的宋军主力虽有些惊慌,但是并没有后退,而是继续发起了进攻就是明证,如果他们逃跑结局就是毁灭。
赵勇的估计并不错。金军最为能征善战的部队阿骨打亲自带出来的完颜部的女真部族军,在其后的征战中逐渐分裂成两支主力部队。一支是二太子翰离不率领的东路军;另一支是宗翰率领的西路军。这两支部队灭辽攻燕,南下汴京一直是金军的急先锋,也成为金军中最为强悍的两支部队。
遗憾的是他们屡次与赵柽所部遭遇连番惨败,损失惨重。直至三次伐辽时,翰离不病死撤军途中,宗翰兵败争夺权力中也丧失了对军队的控制,而这两支百战余生的军队被兀术所继承,虽然残破但是种子还在,灵魂尚存,仍不失为金军中的主力。兀术接手后经过几年的经营和扩军,实力已经成为军中翘楚,他常自诩自己统领的金军为‘天下第一军’。
因为有宋朝的新军在,兀术的说法虽有些过,但是与金国其他各军及西夏、高丽、回纥、吐蕃和西辽相比却不能说吹牛。此时的兀术同样明白事态的紧急,在前后夹击下,要生存要活命,就只能拼死决战重新夺回燕京城。重新调整部署后,金军充当集团冲锋主力的是幽燕军中的一个著名猛将,此人是金国东平尹撒八之子,女真族的纥石烈撒合辇,沉毅有大略,深受兀术的喜爱,收为自己的护卫,如今是其侍卫亲军都统。
兀术的侍卫亲军兵丁一样是优中选优,清一色的都是来自最早起兵的女真五族,他们有世代从军的传统,自幼便习练骑射,还是利益的既得者,所以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在撒合辇的训练下成为兀术手中的一张王牌,成为最精锐,最勇悍的一个万人队,人马皆披双重铠甲,身背长刀,手持狼牙棒,并在历次大战中冲锋恶战,每当战事吃紧时将他们派上去,往往能扭转战局。
撒合辇得令后一声令下,侍卫亲军在两翼友军的配合下当先而出,直逼宋军防线。这时日已偏西,晴空万里,长空如洗,本是一片恬静气息,可很快被闪亮的刀枪,如雷的蹄声,呜咽的号角声打破。千军万马的冲杀、连成一片的鲜血、苍劲嘶哑的嗓音、燃烧到天际的火光、山呼海啸的人流……这是人间最惨淡的景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