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幻像(1 / 2)
屏幕上显示的诡异景象令众人面面相觑,那处宽阔的石室有虚实两种景象,虚幻的景象是一处仙云飘渺的琼台楼阁,是立体形象,远处有高山浮云,近处有竹林流水,主体是一处飞檐画栋的华美宫殿,周围还有偏殿,整个景象透着一股神圣祥和。
但石室里真实的景象却透着一股森然鬼气,石室里有一处石质台阶,宽约三米,高出地面两米左右,台阶的尽头有一处打好了结的绞扣,绞扣是自石室顶部的横向铜柱上垂下来的。
被吊死的那排尸体位于石室右侧,共有八具尸体,有五具是干尸,另外三具则是穿戴着现代衣着的雇佣兵。
这八具尸体彼此间隔两米左右,尸体之所以垂列在石室右侧,是因为顶部的铜柱是向右侧倾斜的,被绞扣套住的人一定会剧烈挣扎,随着他们的挣扎,他们会向右侧滑动,而下一个绞扣会随着他们的挣扎挪移到台阶的正前方,等待下一个猎物自投罗网。
惊诧过后,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了黄海林身上,他是机关高手,这种虚实重叠的诡异景象只有他可能给出合理解释。
黄海林拿过萧琴手里的显示屏,将画面定格,滑动解释,“看见没有,台阶的尽头正好是虚影宫殿的入口,这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幻象,只要人被幻象迷惑,走过去就会被绞扣吊住,这种绞扣应该是涂抹了动物油脂的粗麻和金属丝的混合物,在干燥的环境中其韧性可以保持好多年。”
黄海林说到此处略作喘息,再次滑动画面,“你们再看这里,在台阶的下方很可能会有内置锐刺的陷阱,它的作用就是防止有漏网之鱼,这些绞扣的大小只适用于一米六到一米八的男女正常身高,如果有很矮或者很高的,没被套住,就会掉进下方的陷阱,如果有两个人一起争着跑上台阶,那个没被套住的也会掉进去,石室里虽然吊着八具尸体,实际死亡人数应该不止八人。”
黄海林说完,王欣然在旁说道,“你忽视了一个重点,幻象是人脑的一种错觉,咱们用的是摄像机,摄像机拍摄不到幻象。”
“你的手机能不能照到电视上的画面?”黄海林反问。
“可是里面并没有投影装置。”王欣然说道。
“只能说里面没有现代化的投影装置,”黄海林放大画面,指着石室四角的四个石人,这四个石人是跪姿石人,双臂上举,举着一个圆盘形状的东西,“我如果猜的没错,这四个圆盘就是制造幻象的装置。”
王欣然点了点头,没有再问。
吴中元在旁问道,“如果人进去了,能不能再退出来?”
“理论上说所有的机关都可以被破解。”黄海林说道。
别人不知道吴中元为什么有此一问,王欣然却是知道的,右手外探,偷偷的掐捏吴中元的屁股。
吴中元自然知道王欣然为什么掐他,但众人在旁,他也不便拨开王欣然的手,只能咧嘴说道,“我是怕我师兄在里面。”
黄海林不明所以,说道,“别着急,你们先休息一会儿,我来尝试找出正确的行进路线。”
四人依靠着左右石壁坐下,为了节约电池,都关上了强光手电。
王欣然先前下手很重,掐的吴中元有些恼火,见她跟没事儿人一样叼着个香烟,心里越发不痛快,偷偷伸手过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王欣然穿的是冬天的牛仔裤,比较厚,捏不到肉,于是改为抓。
王欣然叼着香烟,面色如常。
抓了一把,手感不错,不过与此同时也有些不好意思,但王欣然装的若无其事,这等于变相助长“罪恶”,于是就开始寻思要不要再感受一下这种不错的手感。
大部分人都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反正已经摸了,也不在乎多摸几把了,不过破罐子破摔都是借口,根本原因还是他想摸,于是又摸了一把。
刚抚上,还没来得及仔细感受,身边突然传来了尖叫,“臭流氓,臭流氓……”
王欣然肯定不会喊,周围很黑,杨弈和萧琴也看不到,黄海林在心无旁骛的推敲机关,瞎嚷嚷的是那只八哥儿,这家伙在黑暗中能看清东西,看到了吴中元手上的动作。
王欣然尴尬,吴中元很尴尬,萧琴等人分明猜到发生了什么却还要假装不知道,也很尴尬,只有小黑鬼不尴尬,还在一个劲儿的叫唤。
“闭嘴。”萧琴呵斥。
小黑鬼闭嘴了。
通道里归于安静,但此时的安静却充满了尴尬,不解释等同默认,解释就是欲盖弥彰。
就在吴中元做好了心理准备,准备面对和承受这份尴尬时,王欣然很大方的往吴中元旁边靠了靠。
王欣然的这个动作既是在救场也是在解围,更是在毫不避讳的宣示和表白,吴中元除了感动就是赞许和佩服,敢作敢当,这家伙真是个爷们。
不过很快好心情就变成了坏心情,这么好的女人却不能拥有,一想到半年之后就要走了,好心情瞬间就没了,只剩下沮丧和懊恼了。
黄海林推断的依据是摄影机拍回来的通道细节,他需要根据这些细节推断出机关启动之后这三条通道的一系列变化。
吴中元本以为这么繁琐的推断黄海林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但黄海林只用了十分钟就推断出了结果。
“走吧。”黄海林招呼众人出发。
吴中元有些惊讶,但也只有他惊讶,王欣然等人知道黄海林在机关方面的造诣,听他发话,纷纷站起来准备出发。
收拾妥当之后,黄海林先走,走的是中间的那条道路,“安全距离是两米,尽量靠在一起。”
走出六米之后,黄海林停了下来,众人也随之停下。
很快,机关启动,震动摩擦的声音持续了十几秒,前进的道路依然畅通,没有任何变化。
等到声音停止,黄海林又往前走了两米,再次停下,机关再次启动,其他区域可能产生了未知的移动和变化,但前行道路依然没有变化。
摩擦的声音消失之后,黄海林又往前走了八米。
“圆周率?”王欣然发现了规律。
“对,”黄海林点头,“这处机关是无限变化的,设计这处机关的人借鉴了圆周率的规律,这处机关肯定不是中国人设计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