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1 / 2)
“物品名称:《勤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经》。
物品种类:武学秘笈。
品质鉴定:绿色套装中品。
说明:勤,即勤策。自己策发,自己勉励,发起正勤,能正生起心一境性。最终精进为主得定,称呼为精进如意足。故修炼本卷秘笈,重点全在于‘勤勉’二字。唯勤勉方能得之精进。
备注:本物品为全本四卷神足经之次卷。四卷分册能进行相互融合,并保证百分之一百的成功率。
陈胜点点头。就着灯光展开了《勤神足经》,开始翻阅查看。只见这份卷轴之上,大大小小,密密麻麻,合共有数百个图形。每个图形都是一尊罗汉,其姿态各异,最独特之处,乃在于罗汉所结手印。
所谓印,乃记号之意。又作印契或印相。结手印之二手及十指,各有不同含义。左右两手,分別表示止观定慧,权实慈悲。小指至拇指,则表示色受想行识,以及地水火风空。通过结持不同手印,勾动五气在三脉之间游走,然后贯通不同窍轮,最终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同效果。正是修练勤神足的不二法门。
在佛家看来,肉身乃渡世宝筏,内中蕴含天地之秘。所以在欲神足的心法口诀中,有“百千法门,同归方寸;神通变化,悉自具足”的说法。得到勤神足之中,更把这个说法进一步发扬光大。通过结手印而将身口意三密统一,进而与宇宙沟通,达致天人合一之境,明心见性,即身成佛。
手印亦有“有相”与“无相”两种分别。有相者,自然就是像图谱所示,双手结合成手印,然后勾动真气。无相者,则是不必实在结成手印,只需在心中动念观想,即可达成同样的效果——
说起这个七窍轮,12印象最深的,就是漫画《孔雀王》里面的一段。军荼利明王打王仁丸,动用七窍轮的能力。每个窍轮都是一种厉害的超能力。虽然孔雀王已经是20年前的老漫画了,但回想起来,其时髦值至今依旧不减呢,呵呵
第一百三十六章:猛龙强挑地头蛇(上)
今天12大封推,所以要爆发!今天保底四更。能不能五更六更……请大家多多支持了,呵呵:)
——偶素豁出去加更滴分割线——
当然,无相手印必须是修练到极高深境界时候,才能施展得出来的。而既云无相,当然也就无法着于图画文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勤神足经这份卷轴上,所记载的当然只属有相手印。
比方说其中一尊六手罗汉。它两手向左右伸展,合掌顶上;另两手握拳交叉胸口处;馀下的一对手置於眉眼间,使大拇指触到眉心。脸相现出瞑想状态。这就表示了通过这三种手印,能贯通眉间轮、心轮以及顶轮的五气。
五气、三脉、七轮,乃天竺武学之中的基本概念。和中土主流武学迥然有别。若不能明白当中意义,仍按照中土通行的经脉渠道运行真气,则无异与缘木求鱼,不管怎么修炼,也都只能徒劳无功了。
因为之前修练欲神足经的关系,陈胜早打下了坚固基础。同时也因为他曾在少林寺受方证方丈指导,对这些佛家名词已可如数家珍的缘故。所以,这一点对于他来说,便绝对不成障碍。
五气就是命根、上行、平、遍行和下行等五气,指的是真气在三脉七轮之中运行的途径。三脉是中、左、右三脉,中脉由海底至头顶,以脊髓连接,等若中土的督脉。左、右二脉均起自睾丸宫,与中脉平行,贯通七轮。七轮等若中土的窍穴,由上而下是顶轮、眉间轮、喉轮、心轮、脐轮、生殖轮和海底轮,最后的海底轮即中土的会阴穴。
粗略算来,卷轴上所记载的罗汉合共五百尊,正合传说中五百罗汉之数。至于所记录的手印,则合计上千。在外行人眼中看来,自然眼花缭乱,不知所云。但在行家看来,则这些手印都一脉相承,清楚分明。陈胜越看越是心旷神怡,欢喜赞叹不已。犹如身如宝山,其中宝藏,一切任凭予取予携带。
不自觉之间,陈胜盘膝结伽跌坐,开始依法试验手印。他两掌竖合,掌心微虚,如莲花之开放,接著两掌仰上相井,状如掬水,忽又化为两手反合十指相绞,变化出种种不同的手印。
摒弃杂虑,万念归一。于虚无缥缈,恍惚渺冥之际,内外分隔彻底消失,虚极静笃中,身内法/轮随之逐一转动,使得陈胜浑体舒泰,俨然一派静中见动。终于达致玄妙不可言的人天合一之境。
陈胜全心全意地沉浸其中,练完一个手印,又是一个,于外界事物,全然地不闻不见。不知不觉之间,长夜已尽,东方旭日初升。然后天明到中午,从中午到黄昏,又从黄昏到次日天明。然后又是第二次的日落月升轮回。他不眠不休,始终没有间断。如此心态,却恰好符合了修练这卷《勤神足》所要求的心态。
他这样子练功不打紧,却吓坏了外面瓦岗军的众头领。众人见他躲在房间里就是不出来,也不知道他是否病了,又或者出了其他的什么意外。一个个急得活像热锅上的蚂蚁,却又束手无策。
最后还是程咬金胆大包天。他刺穿了窗户,从间隙中向内偷看。只看见陈胜不住变幻手印,头顶则有白气氤氲,笔直腾升。不过除此以外,倒也看不见有什么异常。纵使看不懂,倒也猜想得到,或者这是在修练什么厉害功夫。程咬金不敢多看,回来向其余众人说了,众头领好不容易方才放下心来。
修练上乘内功,最怕被外界干扰。众头领一商量,于是分成两班,一班轮流照顾跋锋寒,另一班则留在陈胜房间外,严加戒备,防止任何人过来,惊动了陈胜的修练。虽然辛苦,但众头领本身也是武艺高强之辈,倒也还熬得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