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女娲悟道人族出(2 / 2)

加入书签

然而这是何等的艰难!太古以来,也就少数几位触摸到那一丝机缘,也仅仅道祖鸿钧,承天地天道而出,才第一个证道成圣。

由此可见,证道之路有多艰难,洪荒所有修士,都被这一层天堑隔离,无人可跨越。

而今,天地机缘,洪荒盛世,女娲娘娘功德圆满,即将证道成圣,成为天地间第二位至高无上的圣人!

七七四十九日之后,女娲炼制的造化神泥终于是完成了。一团巨大的神泥,散发着高贵神秘的造化气息,那是充满了无限生机,蕴含生命的神物。

神泥中布满了一条条脉络,蕴含无尽的道韵,显现出种种大道纹理,好似一条条栩栩如生的神龙般,散发淡淡的威严。

女娲心中激动,而玄元更是目光迷离,他,可是期待这一天很久了,想要见到人族出世了!女娲开始以那双巧手细心地捏起了泥人。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泥人就出现在女娲手中,若不是不动,恐怕都以为是真人了。

泥人出现,女娲口中吐出一口仙气,以造化之术开启生命大门,赋予泥人生命。

“轰——”

虚空一声雷声猛然炸起,风起云涌,天机变幻。这一刻,好似连从未显现过的天地大意志都惊动了,散发无尽的大道气息,夹着无边神威,浩浩荡荡。

这是天地间最大的造化,也是最大的奇迹,不仅是新生灵的出现,还有新生命的降临,天地翻开新的篇章。

“母亲,母亲,母亲……”

“母亲……”

之后,一个个泥人出现,一群赤裸着身躯的“人”朝女娲喊叫着,清澈透明的眼中满是孺慕之情,纯洁无邪的目光充满了对这世界的好奇,对女娲的孺慕与尊敬。

面对着世间最伟大的生命奇迹,女娲欣喜地流下了两行清泪,看着这些个人类充满慈爱,身上气势猛然爆发,一股令天地变色的气息冲霄而起。

这一刻,她的造化之道终于彻底圆满,更是隐隐有着超脱的迹象,那是要达到混元圣境的大门。

不过,女娲没有急于突破,而是看向了下方的“人”。这一刻,女娲脸上,已经有了丝丝倦意。即使有着圣人能力,对于造人,将自身造化大道完全展现、掌控这样的行为,女娲也承受不住。

不过,为了这些新生的口呼“母亲”的生灵,女娲没有感到丝毫的劳累。随手一指,那根葫芦藤飞到女娲手中。这里,刚好是当初那葫芦灵根的生长地!

葫芦藤沾上神泥一甩,化为点点滴滴的泥丸,落到地上便化为一个个人形的生灵,口中都喊着“母亲”。这样女娲就轻松多了。待到神泥用完,正好创造了十二万九千六百个新的生灵,正和一元会之数,乃是天数,一个个淳朴,对世界充满好奇,对圣母的依赖尊崇。

“吾为女娲,今创一种族,乃天生道体,以圆满天地人三才之数,正天地至理,谓之为‘人’,此乃人族!”

轰——

虚空震荡,金色雷电如倾盆大雨般落下,伴随着金色大雨滚滚而来,天坠金莲,地涌金虹,云空都铺满了金色云彩,一股莫名的玄妙的气息在金色祥云中涌动着,夹着一股浩荡、宏伟、圣德、至仁、大公的威严。无量功德!

整个洪荒都震动了,天地开辟至今,除开那无上的开天先天功德外,即使道祖鸿钧,没有传道完成,没有合道,也及不上这场功德,可以说这是洪荒世界最宏大的一场功德,震惊所有强者,这是连混元圣人也眼红的功德,造化功德!

“拜见圣母,圣母万寿无疆!”

“拜见圣祖,圣祖万安!”

功德降落,所有人族似乎一下子开启了灵智,懂得了礼仪,朝着沐浴在功德金光中的女娲和旁边的玄元喊道。

作为洪荒第一人,玄元当人族圣祖,也就是第一祖丝毫不为过。

圣祖与圣母同列,不过可没有圣母的声望高,毕竟人族可是由圣母一力创造出来的,虽然玄元也出了一些力,但也仅此而已。

至于圣父之称,玄元只能无语了。想要做人族的圣父,那根本不可能!不说为创造人族出力,单单名号上,就得问过女娲的拳头。祖,代表着先出。而父,则是孕育之责。两者不可同与!

而沐浴在功德金光中的女娲,则趁机将自己的造化大道烙印在天地之中,成就融灵于道,大道自我的混元圣道。

而与此同时,女娲对人道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人道,不仅仅是人族,还是生灵之道。

作为人道第一圣人,可以说女娲持掌了人道,与鸿钧持掌的天道有些类似。

人道之轮在女娲身后浮现,代表着天地万灵朝拜,无尽生灵念力凝聚成人道圣轮。

而女娲也彻底明悟了自身大道,道行无限提升,只觉自身的心境白玉无瑕,晶莹剔透,无尽的天机运转尽在心中,浩浩荡荡的天地意志不再排斥自己。

因此,她那炼化了鸿蒙紫气的无上意志轻易融入天地意志之中,从心底升起一种掌控天地万物的感觉。

轰——

星光普照,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紫气浩荡三万里,瑞气万千……更多的天地异象显现天地中,女娲那亿万丈高大的法相猛然出现在天地间,一手山河社稷图,一手握绣球,头顶缓缓浮现一尊至尊至贵的青黄宝鼎,喷涌着滚滚的造化之气。

同时,一股浩浩荡荡的天地威压自那法相周身散发开来,辐射整个洪荒大地,即便是准圣强者也受不了拜倒下去,口呼“圣人”!

女娲娘娘成圣了!

洪荒中所有生灵心中只剩下这个念头,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他们不得不拜倒,从心中涌起一种极度欣喜的膜拜之情,一点也没有不敬之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